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提升质量 海西发展谱新篇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风云际会,斗转星移。

已登程4年多的“6·18”,共对接1万多个项目,总投资预计达1500亿元。目前这些项目中的60%%已建成投产,或者在建,或进行动工前准备。“6·18”,一届比一届办得好,主办单位一届比一届多,规模和影响力一届比一届大,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种生命力,正说明了项目对接这种形式,适应了新形势下经济增长的需要,适应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它是一种提升,提升党委、政府和经济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境界,并真正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提升经济质量,使经济发展中的技术含量、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这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6·18”的评价。通过“6·18”这个项目、资本、技术、人才聚集的平台,福建谱写了提升发展质量的新华章。

提升发展层次:项目带动生产要素聚合

改革开放催生了福建的生机与活力,促使福建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曾有一段时间,福建增长的势头有所放慢,民间投资持续低迷。

原因何在?决策者们从多层面的分析中找到“症结”:主要是经过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后,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日益突出。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受市场需求的约束,部分产业发展缓慢或处于衰退状态,而新兴产业又无法及时快速成长,予以接替。同时,资源相对不足、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能力不够强等一系列瓶颈需要解决。

解决经济发展的后劲,关键要解决产业结构、科技动力与人才问题。弥合产业转换缺口,需要大力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聚高新适用技术和生产要素,发展优势产业,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面对新的形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高屋建瓴地指出了福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也为福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快海西产业的发展,必须提高产业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出路就在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6·18”的举办,就是要根据福建产业发展规划,以项目为龙头,以先进、实用技术运用为核心,实现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的对接,使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达到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提升海西产业发展水平,为海西建设提供持久的项目支撑的目的。

“6·18”的主题是“项目—技术—资本—人才”。这一主题牢牢把握并高度概括了当前形势下发展经济的核心思路。

项目是纽带,将技术、资本、人才三个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在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中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厦门汉纳森线控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国率先突破汽车中央控制器多线路的弊端,研制出“一线模块”。通过“6·18”这个平台,这一项目引起了客商的关注,使技术找到了资本,成功进行了上下游产业链对接,顺利度过了高新技术研究投资公司的高风险期,如今已经成功地装备陕西重汽、东风汽车、北京吉普。

项目是载体,为技术、资本、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各取所需。老区龙岩依托“6·18”,拓宽技术对接快捷通道,与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厦门大学等7所高校建立了长期联络合作机制,技术合作的层次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不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相继落户。龙马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连城县百新科技公司等一批企业在引进“6·18”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是起点,是一切资源指向的目标;项目又是终点,是生产力诸要素最终转化的成果。不少企业从单个项目对接起步,然后又从往年“6·18”成果中裂变项目,从产学研合作中生成项目。三明华健生物工程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的废次烟叶提取茄尼醇项目,是第三届“6·18”的签约项目。项目试产后,又衍生出烟碱、烟叶蛋白合成香精、生物肥料等3个产业链项目。

项目还是推进器,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势的提升。“6·18”一路走来,两岸合作互动特色越来越明显。台湾成果展区、两岸青年科学家专题论坛,海西科技论坛、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海西建设与青年科技创新,以及闽台光电产业对接会、闽台集成电路设计高峰论坛,海峡青年论坛、对台人才交流会、两岸职工的发明成果展等,标志着“6·18”已成为海峡两岸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

龙头舞动活力现。“6·18”抓住了项目这个龙头,有力地带动了其他生产要素跟着龙头闪转腾挪、上下翻飞,激发出全省上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经济发展这条龙舞得活灵活现。

提升产业素质:从项目对接到产业对接

“6·18”从一开始就注重从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寻找企业与项目单位的兴趣点。

在征集企业技术需求时,重点是征集我省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填补产业链空白技术,以及我省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需求,推向市场寻求对接。

在征集项目时,注意对项目进行筛选,优先扶持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发展导向,符合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发挥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项目的产业关联度较强,能延伸产业链,填补产业链空白的项目。对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的落地项目,省发改委每年从省级预算内资金中安排1亿多元,用于扶持和鼓励。

正因为如此,“6·18”有效地服务我省产业发展需求,提升了我省产业素质,通过实施项目带动的重要抓手,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壮大。经过几年的发展,“6·18”已从单个项目的对接发展成为产业的对接。省直和各市都围绕自己产业发展的目标,有的放矢地寻找项目。

2005年上半年,信息产业厅着手进行全面的产业梳理和调研,梳理出23条全省主要信息产品产业链,并于当年“6·18”推出产业链延伸与配套重点推介项目480项,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06年上半年,他们根据全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对七条重点产业链进行再梳理,并对原有的产业链延伸和配套项目进行再充实、再完善,于“6·18”期间推出560项产业链招商项目。其他省直部门也通过产业梳理和需求征集,寻找我省产业发展的急需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对接。

在各地,“6·18”也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宁德市重点围绕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汽摩配件、建筑建材等6类传统优势产业,借助“6·18”项目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了产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福安电机电器企业,相继与广州电器研究所、上海电器研究所、武汉长江动力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目前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配件加工到整机组装、质量检测的专业化、协作化、社会化生产网络。

厦门市积极利用“6·18”平台,围绕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和软件、光电、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力开展项目成果对接和转化,生成了一大批产业链发展项目,有力地推进了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生物医药是厦门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厦门养生堂瞄准这一方向,在第三届“6·18”上对接成功基因工程戊肝疫苗项目,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二期临床试验的基因工程戊肝疫苗。

南平市重点围绕培育提升木竹制品、纸制品、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纺织服装7个工业产业集群,突出项目成果产业化,着力推动“6·18”项目形成意向一批、合同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滚动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重要工业基地。

“6·18”推动了莆田市打造电子信息、林业加工、医药医疗器械等10大产业集群。前4届“6·18”,10大产业对接项目达500项,占总量的70%%左右。福建安特半导体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安特公司对接的“6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福建台湾通信公司与台湾通讯公司对接的“宽带可视电话”、莆田市奥奇偏振器件有限公司与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对接的“LCD用高性能偏振”等电子信息项目,填补了莆田市产业空白,改变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以低端电子产品为主的格局。目前莆田市已成为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基地。

三明生物医药产业可谓通过“6·18”进行产业对接的成功典范。他们在对接中做大总量。2005年生物医药落地14个,2006年落地31个,2007年预计落地50个以上。在对接的基础上,该市致力打造依托高校、企业优势,设立集科研开发、成果孵化、工业化生产为一体的复合式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为“6·18”项目落地的提供载体。近几年,三明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幅都在90%以上。全市建成各类药材人工种植基地20万亩,成为全国集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带动了农民增收。

提升品牌效应:“秀”出海西风采

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同时,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力的扩大,“6·18”自身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品牌越来越响亮;而这一切,又反过来推动了海西影响力的扩大。

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从地方决策上升到中央决策,“6·18”的办展层次在不断提升。2005年,“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不久,这一年的第四届“6·18”走向全国,由中国科学院、人民日报社、国务院侨办、国家外专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五家联合主办,改变以往仅以福建省主办的局面。今年,“6·18”主办单位的阵容更加强大,将由科技部、建设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侨办、中科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知识产权局10部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6·18”的规模也在不断提升。参会人数增加,从第一届的2万多人次提高到第四届的7万多人次。参会专家学者档次不断提升,从第一届仅75家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参会,没有一位院士,到第四届参会专家学者170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49人。对接项目中高精尖项目比例越来越大,生物制药、纳米级材料、可替代型能源、高精密度集成电路、微电子、光电一体化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地出现在项目洽谈室。

随着“6·18”品牌不断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品牌也在提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通过‘6·18’这个平台,福建的企业对院士的科研成果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全国的院士、专家更充分地了解福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沃伦科夫说:“福建的项目成果交易会为俄罗斯与中国及福建的企业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6·18”是一扇窗户,人们从一年比一年火爆的场面,从一年比一年响亮的“6·18”品牌中,了解了福建,认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峡西岸正在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