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综合规划》

2013年03月13日13:59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规划 淮河水利委员会 深层承压水 科学发展观 节水型社会建设 河排污口 农村饮水安全 水利改革 流域治理 淮河干流

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为科学制订淮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的总体安排,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建立了流域综合规划修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淮河水利委员会和淮河流域5个省有关部门,在深入开展现状评价、总体规划、专业规划、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国务院以国函〔2013〕35号批复了《规划》,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提出,《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以完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为目标,遵循“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洪涝旱治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全面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规划》实施,到2020年,淮河中游蓄泄体系和功能比较完善,下游泄洪能力得到巩固和扩大,行蓄洪区能够安全及时有效运用,重点平原洼地排涝能力明显提高,重点城市基本达到防洪标准;城乡供水和抗旱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面保障,节水水平显著提高;饮用水水源区水质全面达标,重要河湖和湿地最小生态水量基本保障,人为水土流失基本遏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涉水事务管理全面加强。到2030年,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更加完善,防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全面治理;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基本实现。

要完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措施。在淮河山丘区适时建设出山店、前坪等大中型水库,增加拦蓄能力;在中游调整行洪区、整治河道,开展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迁建和安全设施建设,提高行洪能力;在下游整治入江水道和分淮入沂工程,加固洪泽湖大堤,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扩大下游洪水出路。进一步巩固完善沂沭泗河防洪体系,扩大洪水南下工程行洪规模。实施低洼易涝地区综合治理,合理安排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城市防洪和海堤建设,积极防治山洪灾害。

要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加快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论证工作,推进引江济淮、苏北引江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完善淮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适度扩大灌溉面积,改善农业灌排条件。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完善港口布局。

要加强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以淮河干流、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及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为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禁采深层承压水,限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生态用水调度,实施重点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要强化流域综合管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流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强化涉水事务管理和执法监督,规范河道岸线和采砂管理。加强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构建流域科技创新体系与平台,开展流域治理重大问题研究。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划》是淮河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重要依据。国务院要求,流域内各省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认真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切实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