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发展现代农业报告

2012年08月02日16: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畜牧业 大通 新农村建设 农业景观 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增产增效

六、大通模式的重要启示

大通依托设施农业,拓展农业功能,融合发展多元化现代农业,建设特色新农村的发展道路,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新农村,更需要理念思路的先行

理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谋划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产发展,只有通过市场化理念决定农民生产什么,通过集约化理念决定农民怎样生产,通过共享化理念决定农民为谁生产,才有利于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通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指导改革与发展、引导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组织运行等具体工作;用先进文化转变农民思维定势及生活方式,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培养农民爱科学、用科技,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大通模式告诉我们,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理念是关键,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要用现代工厂化的理念谋划农业,要用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要用先进科学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新农村,更需要装备设施的武装

设施农业是随着农业产业现代化和种植业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产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摆脱传统农产品的季节性束缚,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发展设施农业是用新的思维寻求农业发展的增长点,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能有效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民族地区发展设施农业是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发展路径。大通高寒多灾,农业基础脆弱,生产很不稳定,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一改农业生产的传统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也保障了大通及周边大城市的蔬菜供给问题。大通模式告诉我们,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新农村要通过政策推动、宣传发动、典型带动,引导农民用先进技术装备武装农业,这是一条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出路。

(三)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新农村,更需要农民群众的参与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动摇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农民主体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关系,政策推动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农民个体素质提升与组织化规模化的关系,农民主体地位与农村管理的关系。新农村建设要以提高农民福祉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获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杜绝无效益或低效益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既是农民主体性的体现,又是农民参与性的体现。因此,要建立体现农民意愿的体制与制度,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政府则主要发挥政策保障功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大通模式告诉我们,尊重农民权益、培育农民观念、调动农民才智、引导农民参与,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根本保证。

(四)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新农村,更需要政府部门的主导

把广大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是关键。现阶段,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依靠政府的主导和组织作用,特别是在西部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由于当地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政府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大通县委县政府在这方面做了三件事,值得借鉴。一是方向引导。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重点是把握方向,确定思路,科学规划,综合协调。二是动力支撑。由于农村总体基础薄弱,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的投入。三是制度保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规划布局、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民生工作等方面都有制度作保证。大通模式告诉我们,民族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具有其特殊性,政府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要加强组织引导,认真制定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远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先行、科学指导。在规划布局中,要融合传统观念和科学理念,既讲现代化,又讲地方民族特色,确保规划的全局性、长远性、合理性和民族性。

(五)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新农村,更需要对小农户的整合

随着消费者对高价值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快速增长的高价值农产品市场为小农户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单个小农户既不能接收到全面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又不熟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方式,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仍然是一个难题;既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又无法独自承担由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引发的生产经营后果;同时,小规模的农户与相关企业、公司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在价格博弈中缺乏话语权。将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的模式,既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使其获得更多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大通模式告诉我们,把单个小农户整合起来面对市场,既可实现农业增效,又可实现农民增收。大通的实践还告诉我们,将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的途径有多种,一是利用农业合作组织将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二是利用农产品加工等企业作为龙头整合分散农户,三是利用超市等市场将小规模农户整合起来,都可以起到提供统一服务,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作用。

(六)多元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民族地区建设特色新农村的重要支撑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立足当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提升造血功能,才能实现永续发展。这就需要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和多功能化。还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品牌为载体,创新发展理念,整合区域特色优势资源,将高新科技、文化创意等要素融入现代农业生产,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并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业休闲、体验、教育、文化等功能的需求。大通模式告诉我们,依托设施农业,大力发展集约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不仅丰富了农业产业内涵,拓展了农业功能,带动了农业产业的提升与转型发展,而且实现了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和“接二连三”,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这一切正是以农业为基础和支撑才得以实现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