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发展现代农业报告

2012年08月02日16: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畜牧业 大通 新农村建设 农业景观 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增产增效

五、大通模式的主要成效

大通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发展,还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文化繁荣,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以设施农业为载体,农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资金、技术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下,高投入、高回报的生产经营机制已经形成,设施农业亩均纯收入达到3000—8000元,是传统种植方式的3—10倍之多。设施农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1年,大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38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6844.6元,增长23.4%,比全省平均水平4608.4元高出2236.2元,增长速度比全国11.4%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比是2:1,小于全国甚至发达地区的比例水平。大通县真正做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促进了农民素质显著提高

以设施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对从业者的技术要求明显提高。大通县为提高广大农户的农业知识、生产技能和经营理念,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和田间实训10余期,接受培训的农户每年约3万人次。目前,大通县已经建立了针对农户的专业培训中心,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各类培训设施设备齐全,并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在进行农民的培训过程,还充分发挥各类专门培训机构如县农广校等的作用,并经常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对农民进行各类培训。在培训农民方面已经形成很好的运行机制,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培训成效十分显著,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大通县通过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提供服务以及给予财政和技术支持等,注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激励农民不仅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更应向新型市民、现代产业工人或企业家转化。大通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大舞台。

(三)促进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以设施农业为载体,实现了从过去的一季生产,逐步向四季投资、四季生产、四季增收转变。一是土地产出率显著提高。一年一茬的裸地蔬菜,亩产量仅有2000斤左右,而在温室一年可种三到四茬,复种指数大大提高,亩产达到6000—8000斤以上。在有限的耕地上,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设施农业中,水分不易流失,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光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以前只是部分季节的光热资源得到利用,现在是一年四季的光热资源都得到利用。四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原来是一年种一茬,农村劳动力不能得到充分就业;现在是一年种三茬,即使在冬季,也一直在忙碌。五是农村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以设施农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是资金相对密集的产业,吸纳了本来转移到城镇去的农村资金。

(四)促进了农业科技迅速提升

随着现代设施农业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优良品种、前沿技术、先进设备的引进也如期而至。大通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除大量引进优良品种外,在设施农业种植区内,先后推广应用了嫁接育苗、一氧化碳幕、遮阳网、防虫网、平衡配套施肥等新技术,并引入卷帘机、节水滴灌设备、小型喷粉器、二氧化碳发生器、植物补光灯以及其它农用机械设备,推动了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建成具有自主科技创新的大通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近7200栋,有效解决了大通深冬季节不能生产精细蔬菜的问题。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大通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最有效的平台。

(五)促进了农村建设进程加快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为大通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就近就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大通按照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原则,大力实施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为主的“三集中”和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对规模小、居住散、环境差、发展制约因素多的小村庄采取多村合并的搬迁模式,对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发展落后的贫困片区进行整体搬迁,对依山傍水、有优越地理条件的旧村,进行农村住房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利用旅游、文化、民俗资源使其成为乡村旅游整村推进村,让农民彻底摆脱了过去恶劣的生存环境。同时,依据乡村不同的条件,因村制宜,大力扶持和发展不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经济活力,奠定了物质基础,走上了“搬得出、住得稳、有产业、能致富”的发展之路。大通大力实施“三集中”和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努力推进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使偏远山区群众彻底摆脱了过去恶劣的生存环境,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六)促进了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其成效必然反映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上。特别是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发展,为繁荣民族文化起到促进作用。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的过程中,大通县通过重点开发以老爷山花儿会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歌舞文化,以大通皮影、农民画、剪纸、刺绣为代表的绘画和造型艺术,以大通彩陶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老爷山朝山会、赛马会、纳顿节、广惠寺观经会、城隍庙会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和以回族、土族、藏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以及四片瓦舞、回族宴席曲、安昭舞、社火、藏戏、秦腔、皮影戏、眉户、曲艺等民间、民俗表演艺术,既将地方特色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也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大繁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