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忽视的困境
根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成果,新疆在垂深2000米内、面积76394平方公里的范围中,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以上,位居第一位。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前,基于国家战略储备和交通瓶颈等因素,新疆富饶的能源矿藏只能安睡于地表之下。
这种表述或许不尽准确,除了拥有令人羡慕不已的煤炭资源之外,新疆还是国内重要的油气基地,预计到2010年,新疆油气产能将达6000万吨,到2020年产能将达到1亿吨油气当量。
但几十年来,因体制的原因,油气的开发对新疆而言几乎只存在数据上的意义——税收和就业,大头不在新疆。零星散布的油气城镇,更像是几个低洼的财富绿洲,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显得格格不入。
5月,中央新疆经济工作会议后,自治区政府各机关单位急忙抽调人手,修正各领域规划目标,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新疆有没有创造世界性影响的可能和条件?
这一切还仅仅是一个构想,而每个机遇背后总隐埋着挑战。
“煤炭的开发也不能重走石油的老路。”唐立久告诉本刊记者,实际上,在新疆半个月的采访过程中,包括政府、企业和基层百姓都对此形成高度共识。
唐立久言辞激烈——“一家独大,"国中之国"的做法已经伤害了新疆半个世纪,把资源带走,但未留下财富,也未能解决民生就业。”他认为,“每个来疆投资的企业,必须设立具备完整法人资格的子公司,而不是之前的分公司。”
子公司和分公司一字之差,其所折射的利益分配却有天壤之别。不过这点问题不大——肖庆华言之凿凿地告诉本刊记者——接下来,在煤炭和新能源领域,所有来疆投资的企业必须设立子公司。几乎可以预料的是,受益于未来几年数以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新疆财税即将迈入膨胀的增长期。
“山岗遮盖了远处的矿井,却遮盖不住直冲天空的黑烟。”这是英国作家劳伦斯笔下描述的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煤矿区的情景。新疆发改委副主任肖庆华说,“再环保的项目也会有污染,这是重化工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不过,在地广人稀的新疆,因处在开发早期,劳伦斯笔下的这种景象尚不多见。
尽管如此,随着数以千亿计投资的能源重化工项目未来数年内的落地,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无法不被正视。新疆腾飞在即,但一个最易看到又最易被忽视的问题是——新疆脆弱的生态面对汹涌的投资开发浪潮,能有多大的承载净化能力?
在至关重要的水资源上,“新疆是整体缺水,局部富水”,肖庆华说,“关键是要合理利用,这就更加需要政府的调控与引导,鼓励清洁能源和节水项目的建设。”
一直以来,在新疆实行以低水价引进大项目的政策。但是,项目引进之后,争取用水指标成了各个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据一家大型央企煤化工项目负责人透露,在富水的昌吉、伊犁和乌鲁木齐等北疆地区到2009年,由于水已被各大煤电项目分完,新疆新兴的煤化工项目皆无水可调。目前,规划中的重化工产业园部分占用的是生态与农业灌溉的指标用水。
多年来代号为“505工程”而低调建设的“引额(尔齐斯河)济克(拉玛依)”、“引额入乌(鲁木齐)”项目已初见成效,额尔齐斯河丰富的水源通过这些工程引入到克拉玛依、乌鲁木齐,甚至吐哈盆地。但现在,俄罗斯和哈国已通过各种管道向中方提出抗议,为避免更大的纠纷,这些引水工程一直处于秘密不宣状态,因此供给能力将受到极大限制。
“建设新疆不能重蹈山西的覆辙。”唐立久说,“生态破坏、利益集中。当前,从央企到地方国企,声势浩大地进入新疆,宣称投资规模有多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多高。实际上,他们现在是跑马圈地后就按兵不动,没有或者延缓下一步的投资计划。”
如前所述,多数项目“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是交通运输与水资源匮乏所致,至于交通运输的瓶颈,新疆内外都普遍看好能获得有效解决——新任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在湖南工作之前,曾在交通部工作了8年。但水资源问题,却迄今未有各方满意的统筹方案。
唐立久等人对“利益集中”的担忧不无道理——能源投资开发的重要因素,是庞大的资金与雄厚的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进入的门槛,但也由此可能造就了一批区域能源寡头而阻塞了财富合理下沉的通道。
因此,在享受短暂的政策盛宴之后,各界的担忧——因集中于能源开发而可能导致的利益集中和生态灾难,将以最大的负荷考验中央和自治区政府治疆新政的路径与决心。
新疆这块“四大文明、三大语言、三大宗教”交汇的神奇而壮美的土地,在迎来千年不遇发展机缘之际,也面临着铲除滋生仇恨的土壤和引致新型矛盾痼疾之正反命题。
但不管怎样,序幕已经拉开,大漠不再荒凉。也唯有发展才有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让野蛮拥抱文明。现在,平静被打破了。作者:赵紫高(来源: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