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中国钢材市场上的两大主角钢厂和贸易商均以“散、乱”著称,所以抱团则成为一种行业共识。昨日记者获悉,国内又有一家行业协会组织——山西钢材商会于15日在太原成立。然而,业内分析师表示,这种组建行业协会的方式并不能根治钢铁行业的顽疾。
协会管理是行业趋势
与其他钢铁行业协会组织一样,山西钢材商会自己制订的主要职能是,联系政府和企业,反映会员诉求、协调会员利益、规范行业行为的重要社会组织。
据山西省钢材商会会长高文变介绍,山西煤炭产量居全国前列,焦炭年产量9000多万吨,占全国1/3,铁矿保有储量38亿吨,居全国第四位,这些为山西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山西省今年还启动实施了冶金等行业的重组整合和技术改造,这为山西省钢材商会成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山西从事钢材贸易的企业有3000多家。
“商会可以把贸易商都集合到一起,统一管理,共同应对市场的变化,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国清称。
行业集中度过低
不过,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艳平则表示,成立协会组织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仍难以根治中国钢铁行业的顽疾。目前,国内钢铁企业过多,市场无序,在这种状况下,行业协会想要进行梳理的难度太大了。
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大小钢企12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钢企约70家,前10家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比重仅为43%左右,远远低于日本、韩国等国家,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
而与钢铁生产企业集中度偏低相对应的更是遍地开花、无处不在的贸易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5万余家钢铁贸易商,资质则良莠不齐,年销售量从几万吨到几百万吨都有。“如此之多的贸易商导致整个流通市场混乱,投机者大有人在,行情好时蜂拥囤货、惜售,放大了真实需求;行情不好时争相脱手、恶性竞争,极易出现恐慌性抛售,无疑加剧了市场波动。”
根据“我的钢铁”网提供的最新市场报告,上周国内钢材价格“趋弱态势”明显放大,在部分品种上显现了“恐慌性抛售蔓延”的苗头,而贸易商这种抛售心态的蔓延也导致价格加速下滑。
销售机制弊病难改
另一方面,胡艳平也认为,我国钢铁行业的销售机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阻碍,这也是组建商会的一大目的,就是把钢铁行业贸易商甚至生产商联合起来。但事实是,这一销售机制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撼动。
据介绍,我国钢材生产企业大都采用经销商代理销售和生产企业自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通过经销商代理销售所占比重较大,近几年这一比重在40%-50%之间徘徊。然而,这种中国特有的销售模式,既不同于以钢厂自销为主的欧美销售模式,也不同于以综合商社代理销售为主的日韩销售模式,也正是这种销售模式,给钢材市场埋下了不稳定隐患。
同时,我国钢材代理销售是各级代理商用资金买断产品,然后进行销售,业界称之为买断式经销。按理说,钢厂通过贸易商分流部分产量,贸易商从钢厂拿资源,两者之间是最为紧密、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然而,实事并非完全如此,在这种销售模式下,经销商处于相对弱势,不仅资金占用成本较大,而且所承担经营风险较大。销售体系中的两大主角,地位却截然不同,且两者不共担风险,使得本该简单的合作关系变得复杂,无法真正合作双赢,更多是相互博弈,有时甚至相互对立。
商报记者 肖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