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可谓是经济数据密集公布期。5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了4月份贸易数据,央行发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分别公布了4月份经济和金融数据;5月14日,外汇局公布了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数据。一系列喜忧参半的数据,让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5月
13日至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强调,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
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通胀问题,CPI增幅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2.8%,环比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同期PPI同比增幅则进一步上涨至6.8%。实际上,去年以来,国内通胀预期就已逐步显现。央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持续上升,今年第一季度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较高水平。
交通银行研究员熊鹏认为,经济增长持续向好下的总需求扩张仍是推动未来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主导因素,蔬菜、粮食、猪肉等三大类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将助推近期物价高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未变,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持续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带来的相关产品调价将加剧通胀压力,翘尾因素正效应临近年内高峰也将拉动物价上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通胀预期有所显现的主要原因,一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危机普遍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货币环境宽松特别是美元等主要货币利率超低推动了全球的通胀预期,主要表现为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反弹;二是从国内来看,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公众对未来价格水平上涨的预期;三是虽然CPI、PPI等价格总水平指标的变化相对平稳,但部分初级产品、服务价格以及房价等资产价格明显上涨;四是近期极端天气、重大灾害也引发了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预期。因此,央行明确提出“价格上涨的潜在压力值得关注”,并指出“总体来看价格上行压力相对更大,价格稳定的潜在威胁有所增加”。
尽管专家们对今年通胀形势判断仍有争议,通胀也并非永远是货币现象,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通胀问题终究是与货币发行相联系的。为此,央行今年不仅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加大了回笼力度,还3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信贷“窗口指导”。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既可以限制信贷,又降低货币乘数,达到进一步收紧资金面的目的。这说明央行不仅着眼于目前的信贷调控,而且开始为下半年流动性的回收提前布局。货币信贷局面出现改变不足为奇,何况货币政策本质上是需要逆经济周期运作的。央行也正是希望通过适当的政策操作,切实管理好流动性和货币信贷总量,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何况4月末M2同比增长21.48%,与全年17%目标尚存距离。
在熊鹏看来,近期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可能会对未来物价上行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和严控政府平台融资将对以房地产投资和政府公共投资为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产生负面影响。房地产行业的迅速降温还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对钢铁、建材、家电等上下游行业形成较大冲击,从而减慢产出缺口的修复速度,削弱总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
准备金率上调和公开市场回笼力度的不断加大将有助于遏制通胀压力的积聚和滞后释放;近期股市持续低迷会通过负财富效应和负投资效应,减弱消费者信心,紧缩企业资本支出,从而抑制总需求扩张和物价上涨压力。
对于4月份7740亿元的人民币新增贷款,交通银行研究员鄂永建的看法是:“4月份新增贷款高于3月份的5107亿元,主要体现为季初现象;其中的72%为中长期贷款,主要来自基建项目和房屋抵押贷款,是房地产投资者‘刹不住车’的表现。考虑到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银行资金成本带来的提升,银行资金拆借将更为谨慎;房地产调控不但提高了贷款门槛,还会导致市场观望气氛形成,未来个人贷款增长乏力。因此,5月份这些指标都会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M2、M1之间“倒剪刀差”较上月有所扩大,为9.77,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市场相对活跃,但如果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值得进一步观察。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所有这些均指向货币的进一步活化,暗示通胀风险仍待释放。而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其中,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550亿美元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75亿美元。资本较大净流入态势基本确立,资本净流入压力的加大,将增加货币政策操作难度,调控局面更为复杂。(记者 李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