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杨洁篪解读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要点) -2010财政收支差额占GDP2.8% 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可如期完成 -4万亿投资无1分钱进房地产 住宅70年后续期是否付费仍在讨论 -驻京办两会后开始大撤离 青藏高原可燃冰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 -公立医院将取消行政级别 实行全员聘用制 做不到全民免费医疗 -火车票实名制将在全国推广 我国未来3年组织上万校长出国培训 -房地产泡沫毋庸置疑 成本不过3000元/平米 海南监管住房预售款 -赌球渗透到女足 4月出台"打假反赌"监管制 裁判成整顿新重点 -西藏特大交通事故26死9伤 杭州遭遇60年最强降雨 30多水库溢洪 -6日唐山两次地震 为唐山大地震余震 地震局长:地球未进入活跃期
首页>>区域发展>>长三角
王钦敏分析长三角区域合作面临的主要难题与挑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3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10年3月7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6位委员代表作大会发言。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王钦敏]我发言的题目是《调结构 抓转移 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新发展》。

长三角地区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7%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47.2%的进出口总额,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致公党中央去年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后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面临的主要难题与挑战是:一是区域产业同构和无序竞争依然存在;二是区域市场一体化远未实现;三是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难以完全实现;四是环境保护与产业转移的压力不断增大。为此,建议:

一、深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持科技创新。一是加快长三角地区优势产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核心技术的突破;建立区域技术引进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对引进的高精尖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合力,避免重复引进,无序竞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充分利用长三角信息产业优势,以率先推动三网融合为抓手,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网络技术,实现区域内政务信息、资源环境信息和市场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引领国家工业化加信息化建设。三是推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制度和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探索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高新技术的转让和推广应用。四是完善政府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首购机制,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投入市场,扩大自主高新技术的市场份额,使企业从市场中得到利润,再反馈于技术研发和创新,形成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现代服务业建设。首先,充分发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功能辐射作用,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使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实现企业的跨区域合作。第二,充分发挥区域行业协会和专业协会等组织在技术资源配置、市场服务整合、市场机制形成、现代服务业建成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政策保障、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方式,辅之以政府信息公开和公众服务,逐步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力。第三,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商业运营相结合,支持和鼓励企业努力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新兴技术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振兴服务业,实现服务产业创业和就业的双赢。

三、努力实现产业转移与对接,推进安徽融入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建议:一是在区域规划框架下,明确安徽在长三角区域规划中的功能定位,特别是环境功能定位和产业转移定位,努力实现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二是将“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目前的沿江和沿河流域带状区域,扩大到整个江淮区域。三是充分发挥安徽在汽车及其它产业上自主创新的综合优势,支持其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承接和发展,占领未来工业发展的制高点。

四、以区域环境政策一体化为目标,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协调机制。首先要加强“三省一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统一规划,创新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综合治理太湖水环境,协调巢湖、淮河、运河的一体化治理;制定和实施黄山、九华山、千岛湖区域的生态保护及生物多样性规划。第二,着力研究区域生态补偿标准机制,围绕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跨界目标责任制、环境应急联动和绩效考核等,全方位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协同目标的法规化管理。第三,整合区域内已有信息平台与科学数据资源,构建共建共享的区域环境监测网络,克服区域内技术壁垒、门户分割和信息不对称,提高区域环境综合管理和污染应急处置的能力与效率。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长三角区域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出台在即
长三角发展纪实: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转变思想观念
上海世博会助推长三角区域经济纵深发展
长三角兴建轨道城市群 “同城化”生活招手可及
长三角升级智囊储备 专家:最有潜力率先成为世界级经济区域
长三角升级智囊储备 助力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崛起
长三角振兴规划将开启 426家上市公司构筑新版图
图片新闻:
我国将建北斗二号 北斗卫星系统预计2020年覆盖全球(图)
驻京办两会后开始大撤离 监察审计将会介入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