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半年货币政策微调的思路本周五正式公布。央行分支行行长会议确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在继续坚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与6月底召开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精神有所不同的是,此前一直强调“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而在此次央行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却变成了“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且央行强调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调控。业内人士认为,由“合理”微调至“适度”,意味着货币信贷将有所收缩,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明确信号。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回归“适度”
在此次会议内容公布前,市场曾对央行是否会将“防通胀”列入工作计划十分关注。但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维护物价稳定,防止通胀都是央行的职责所在。所以不管是否列入,央行都会对此给予高度关注。而此次货币政策微调的基础,是上半年7.37万亿信贷有力支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扭转了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此次未列入工作计划,就是因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十分充裕,因此,才有必要对货币信贷政策进行“微调”。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信贷由‘合理’转为‘适度’,基调有变,这隐含着对前8个月(含去年11、12月)极其宽松的信贷政策的判断”。事实上,这种“宽松”也确实隐含了一定的风险。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如果贷款和货币继续按此速度增长,将导致通胀、坏账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市场化手段调节可能继续唱“主角”
对于央行年中会议提出的“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意味着央行下半年将继续大量使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对货币信贷进行调节。
央行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因此,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仍将推后上场。
但是对于这种调节方式的有效性,刘煜辉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一方面,上半年的信贷中很大一部分投向政府的长期性项目,需要长期地投入贷款支持,这样的情况下信贷很难收紧;另一方面,外部由于国际市场上美元面临压力,热钱重新流入国内;此外,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居民的通胀预期形成,存款的存量部分开始流动,因此,靠单纯的市场化手段调控是很难的。
不过,西南证券(21.42,0.85,4.13%)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解学成认为,未来政策转变可能的路线图是,央行先通过票据手段调控,随后,政策适度微调,对贷款规模进行适当控制,如果仍然无效,可能才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加息将是最后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