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加速撤离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随着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随着撤出外资公司数量的增加,外商外逃现象肯定会出现蔓延,已经成了很多业内人士担忧的事。
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21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6%。数据表明,外资正加速撤离。海关总署在此前也发布报告预警,从去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来看,中国今年有外资大规模撤资的风险。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一名向日企提供咨询服务的注册会计师表示,前来咨询撤资事宜的日企数量比金融危机前增加了近一倍。
共同社的报道称,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还于2月至3月期间在东京、名古屋和大阪举办了“在华投资企业顺利撤资工作研讨会”。该机构称“这可能是我们首次举办与撤资相关的研讨会”。
“撤离与金融危机密不可分。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自身需要调整,另外一部分是在日本的总公司受冲击,开始调整海外业务,进行全球重组,并非是针对中国市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佐佐木伸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贸易室研究员宋泓认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中国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外资企业同样受到冲击,“撤离是很正常的”。
“逃跑”的两个原因
“日本企业尚未出现‘逃离’的情况,以后应该也不会有。”佐佐木伸彦说,“我们举办各种研讨会,不是为了鼓励企业撤离,而是希望他们在撤离的时候遵守法规。”
不过,他强调,目前由于中国经济向好,很多日本企业考虑的是在华增资,计划来华投资的日企也在不断增多,撤离的只占少数。
而即便那些想撤离的,也由于撤退成本过高,正考虑转变生存方式。佐佐木伸彦介绍,在该机构最近的一次关于撤离的研讨会上,听完了律师对于中国法律的详细介绍后,有日本企业表示“撤退实在太麻烦了”。
“我们的确听到有企业反映,撤资的手续复杂、耗时长,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提高效率。”佐佐木伸彦告诉记者。
据了解,根据相关法律,外资企业申请终止后,如果资多于债,则清算的最短时间为65日,最长为130日;如果资少于债,清算破产的时间最短为135日,最长为165日。在实践中,由于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往往增加各种程序,变相增加外资撤离难度,一些地方的外资企业从申请终止到注销登记往往需要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复杂的程序“刺激”了一些外资企业“逃跑”的心理。
宋泓分析,外资企业选择“逃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补偿不起。他介绍,按照相关法规,企业即便关闭,也要对其拖欠的债务负“无限责任”,不像有些国家,破产之后可以免除一定的债务。
“一些外资企业欠债很多,经营又不好,怕正常撤资难以脱身,干脆就不管了,一走了之。”宋泓说。
清退机制急需完善
“应该健全清退机制,对于有意撤离的企业,也应该有些支持政策出台。”宋泓建议,帮助外资企业正常清理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使其能从失败经营中脱身,可以避免部分企业在撤资时选择“逃跑”的方式。
这一说法得到了佐佐木伸彦的呼应。“企业失去了竞争力,应该尽早完成破产手续。这样的企业,留下对于地方经济也没有益处。”佐佐木伸彦说,外资企业破产,对于当地的就业等肯定会有影响,但是仍然希望地方政府能够理解,并提高效率,尽快帮助企业完成清算。
“进来容易,撤退难的话,肯定不是好的投资环境。”佐佐木伸彦认为,企业经营不好,可以顺利撤出,它才愿意来投资。(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