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中国或结构性增税 资源税和烟草税首当其冲 资源税改成重头戏 -国务院参事:收入差距太悬殊致内需难启动 有必要加大拉内需力度 -内地香港支付互通运行 开四币种业务 2月人民币汇率升值6.78% -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发布 被指补贴少 两类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中国最大渔政船抵西沙 宣示对南海主权 美军方称有权进入我海域 -央行:金融市场仍将大幅波动 研究红筹回归A股 央企指数30日发布 -列车空闲卧铺票可打5折 上海户籍新政:能拿到户口的人只是少数 -张国宝:中国石油储备一期完成 上海等地上调成品油价 北京不变 -强生婴儿用品被指有毒 消费者欲起诉 公司回应 产品北京未下架 -受益于"小牛市" 券商首季度稳收200亿佣金 年报业绩下滑成定局
首页>>宏观经济
重点突破:社会建设的改革路线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3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三、“内圣外王”的应对危机之道

在这场内外交织的经济危机中,中国遭遇的挑战和压力以总量而言,绝不比其他经济体更少。由于此次危机是全球性失衡后的一次结构性总调整,因此危机的性质决定了全球经济下行区间期限延长、波动更加剧烈,全球经济将步入一个时间为3~5年含有两次衰退的“W”型调整期。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长远,在反周期政策中融入“反失衡”的结构性调整思路,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关注经济复苏的质量和经济增长的效率。庄子曾经说过,“内圣外王”是治天下之道,那么用于今天“内圣外王”也是应对危机之道。那么中国经济如何实现“内圣”?

危机使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从外需向内需转换的拐点已现。内需的关键在于刺激形成内需型经济的增长。大国经济要有大国的消费市场和内需市场,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投资结构和金融结构。

(一)完善社会结构,加大社会建设投资

需要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体系这样的社会安全网。关键是是改变政府职能,将投资型的政府转变为提供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政府。英国在20世纪40年代建成,日本是20世纪60年代,韩国则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相继建立起全社会福利体系。我国上一次扩大内需战略就基本解决了包括高速公路体系,农村电网改造在内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框架。当前正是建立全覆盖的、发展型的福利体系的良好机会。

(二)改革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国民财富合理分配

近年来,我国资本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甚至有效下降的趋势。造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力价格计量严重脱离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的劳动价值。当前我国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出现“三低现象”:一是劳动收入在GNI(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低。2000-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4%,而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3%;二是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低。居民总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 2003年为61.8%,2005年为45.3%,2006年为44.6%,通过劳动报酬分配的比重过小;三是劳动要素在企业内部分配中的比重低。虽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初次分配的原则,但初次分配存在资本回报率不断提高、劳动力回报率持续下降的趋势。

因此必须尽快改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以及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过低的“双低”现状,调整消费和储蓄之间的结构,这样才能刺激内需型经济的增长。

(三)改善投资结构的两个着力点

1、通过财政支出加大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

在总体布局上,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人力资本研究发现,亚太地区,尤其是人均GDP较低的国家,往往并未发展出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与配置体系,其人力资源的投资远低于欧美地区。只有丰富人力资源纵深结构,才能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历年统计数据看,我国教育总经费(包括政府和社会投入)占GDP的比例从未超过5%。直到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32%。 从世界上公认的人力资源强国运行条件看,教育总投入应占GDP6%左右,而且政府和社会投入占GDP比例通常有个配比关系,比如,欧洲福利国家多为5.5:0.5,东亚国家曾是3.5:2个百分点,我们要在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必须保持教育赶超式发展态势,必须尽快促使教育总投入超过6%。因此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投入,这里包括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精英教育还有农民工的就业培训等,发展人力资本,以缓解中国人力资源供需矛盾和结构性就业危机。

2、发挥乘数效应启动民间资本

要借此大规模投资之时,尽快打破行业垄断,扩大对内开放。我国的垄断行业多属于自然垄断,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产权配属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早就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要以此次大规模投资为契机,逐步打破石油、电力、铁路、金融、电讯、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领域的垄断,进一步开放国内高回报的垄断性服务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松绑后,还要经济推进体制性政策的改革引入竞争主体,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四)完善金融结构大力发展消费型金融

此外,要促进经济向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发展模式转变必须走在前面,扫清制度障碍,使金融为消费型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历史地看,美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于美国当年从生产投资型的经济转型到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就起到过巨大作用。这一转型,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40年间。经过工业化浪潮,规模化工业生产已趋向成熟,工业产能开始过剩,消费需求替代生产成为增长的瓶颈,与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而内需不足的情况极为相似(也即马克思所谓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初衷不仅在于锁定风险、分散风险,更在于,通过金融创新工具的超常发展,跨越时空的转移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把远期收入和现期收入做一些调配,进而为整个社会获得消费增长提供持续不断的源动力。因此,中国未来应该增加消费资产选择的篮子,丰富金融投资工具、扩展金融投资渠道以及投资方式,从总体上扩大信用规模。(张茉楠专栏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张茉楠简历(图)
中科院报告:节约型社会建设水平增幅排名 北京居首/名单
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方案获批 700亿元投向试验区
武汉“两型社会”建设选择五大领域进行突破
图片新闻:
中国正形成6大核心经济圈 区域经济全面隆起
中国最大渔政船巡航南海 今抵西沙群岛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