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主办的“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座谈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来自驻京主要研究机构的经济学专家围绕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年春季报告”。
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出现了新变化
与会者回顾了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认为从2004年开始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初步缓解了经济由局部过热转为全局过热的压力,使得2006年我国经济呈现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消费增长明显加快、投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市场价格平稳、经济效益提高、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的良好态势。总体上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一种比较有利的状态,2007年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的可能性很大。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过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银行系统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
与会者强调,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仍然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但也要认识到宏观调控面临的问题已经与2003年—2004年有所不同。那时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某些部门出现盲目投资、造成宏观经济出现过热的趋势,因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方式主要是把紧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以实行有保有压的结构性政策为主。而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外贸顺差引起的银行流动性过剩,进而增加了投资过快增长的可能性,影响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宏观调控不仅需要注意结构性问题,更需要注意总量问题。
化解消极因素重在协调政策、积极作为
课题组分析了2007年宏观调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与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增长速度相比,投资增长速度仍然相对过高,需要进一步控制。而目前存在的货币供给数量过多、外贸外汇“双顺差”数量过大等因素,为投资反弹提供了资金条件。二是防止价格水平的过高上涨。2006年年底出现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抬头的趋势,值得密切关注。目前,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压力的释放处是资产价格,主要表现为证券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三是抓好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基础,保持经济增长的适当速度是节能减排特别是减排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把经济增长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
与会者普遍认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投资、货币供给、外贸顺差、居民住房等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试图单独解决某一个问题不但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反而会使矛盾在经济运行的不良循环链中进一步积累。经济形势的变化很快,这就要求宏观调控政策针对变化了的形势作出及时反应。所以,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努力,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性和及时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与会者还强调,切实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引起高度重视。(张怡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