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10%给中国带来什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

这是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时的一句话。

少有的经济增长高位运行,引起世界的瞩目。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人大代表和会外专家们对此有着各自的见解。

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好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打下了扎实基础。”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过去四年经济高增长、低通胀,而且非常平稳,使得政府财政持续增收,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统计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从2003年的13.6万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0.9万亿元,政府财政收入从2.2万亿元增长到超过3.9万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从8472元、2622元增长到11759元和3587元。

“很多问题的解决要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赵鹏代表指出,过去几年间,国家为改善“三农”问题、建立基本社会保障网络、发展教育事业,投入了巨额资金,而正是经济增长带来的财政增收,使得这些我们过去长期想做而一直没有做到的,如今可以变成现实。

统计显示,仅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42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约1250亿元。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增加了1162万和1954万。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提高了4个和2.3个百分点。

经济高增长对社会稳定和低收入群体带来了很多好处和实惠。在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带动下,200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184万,创15年来最高,登记失业率出现了0.1个百分点的下降。随着地方政府财力的增强,各地纷纷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张立群研究员指出,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但人均GDP还位居世界第100名之后,各项社会事业基础非常薄弱,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各种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必要的,但是要建立在质量提高、消耗减少的前提下,也就是中央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粗放增长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更加尖锐

在为经济高增长给百姓带来更多实惠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人大代表和专家们更多关心的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不平衡问题。

“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我最关心的是节能降耗问题。”秦池江代表指出,节能降耗不仅是某个方面的具体指标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结构的一种标志,是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远问题。

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突出问题。根据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加速时期,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迅速膨胀,全国能耗总量增速连续两年超过经济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即便是2006年单位GDP能耗出现三年来首度下降,全国还是消耗了24.6亿吨标准煤、4.5亿吨钢材。

能耗高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拉动,是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问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近年来还在不断下降:2004年为40.7%、2005年为40%、2006年为39.5%。

“如果不从现在开始转变,眼前的经济增长,将来弥补环境破坏可能还不够用的。”秦池江代表指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指出,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污染环境重。

经济增长越快,造成的经济增长成果的分配越发不均衡问题,也值得注意。北京大学学者蔡志洲认为,当前各地区、各阶层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差别越来越大,这都需要政府加以调控。

抓住时机调整结构实现“又好又快”

“都希望有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也没人希望这种增长之后是大幅回落或者后续无力。”吉林团岳清友代表认为,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势头好、政府财力强的时机,抓紧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抓紧补长社会事业的“短腿”,更加重视资源环境问题。

在当前中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要抓住时机加快服务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表示,这已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质量提高的战略任务。目前,国务院已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现在任务是抓紧细化和贯彻落实。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也要注意解决。张立群研究员说,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中国经济出现了国际收支不平衡造成的资金过剩,这需要进一步收回流动性;对投资要进行适当调控,既要防止反弹,也要保持适当增长;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偏快,需要注意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房。

“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要过富裕生活,资源环境问题必须解决,年年都要尽最大努力。”秦池江代表说,虽然这次国家不再提出年度节能目标,但是节能工作的决心不能变,措施要加强,关闭高耗能燃煤小机组、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这些中央已经确定的新措施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民生问题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梁铁城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非常人性。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有足够的财力来保障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认识和态度问题。

“中央对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已经从‘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这种调整蕴涵着经济社会政策和理念的重大转变。”赵鹏代表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得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和谐发展之路。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滨海新区将成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央行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央行:经济增长略缓主因是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
央行最关注的问题: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006年贷款实际规模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京14亿财政资金助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统计局警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