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黄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晨在北京逝世 享年69岁 黄菊简历 -本周大盘下挫 700个股跌停 阶段调整展开 股市市值一周减少5% -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遭尴尬 实际操作难 新<破产法>细则待出台 -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全文 负责人答问  -无锡宣布恢复正常供水 市民6月份水费半价 水危机谁最该反思  -中国拟5年内建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广州指令性调控垄断企业工资  -36个大中城市肉价大幅大涨 民政部:确保低保家庭生活不受影响  -劳动保障部拟补8千亿养老保险空账 -商务部:外资并购仅占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 逾4成顺差源于虚报  -石油商业储备发端 中石化奏第一响 核电"十一五"将实现三大任务
粮食物流:成本竟高于国外10%以上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1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自2006年11月开始的新一轮粮食价格上涨,让人们想起了2003年的粮价上涨。记者调查发现,这两次粮价上涨惊人地相似,这两次粮价上涨,与粮食短缺均无直接关系,而流通不畅则是关键因素。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的粮食专家姜长云认为,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的变化趋势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固然重要,粮食综合流通能力建设,包括与此相关的粮食物流体系、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则是更为关键的。

粮食物流成本高于国外10%以上

2003年以来,我国广东等地的粮食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涨,有专家分析指出,导致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粮食物流节点脱节。粮食物流是粮农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连接生产与消费,维持着粮食市场的基本平衡。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我国粮食物流存在的弊端,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粮食物流企业正以高于国外同行10%以上的流通成本,与之在同一市场上进行竞争。此外,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滞后,也使物流在运输方面遇到较大“瓶颈”。据调查,国内粮食从生产区运到销售区的流通费用,占粮食销售价格的30%到35%,而国外如加拿大则是20%到25%。过高的流通费用以及小农生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目前中国粮食价格平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局面。

姜长云举例说,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其主产区和主要消费区严重错位分布,如玉米的主产区集中于北方,而作为养殖业密集区和饲料工业发达区的玉米主消区,则主要集中于南方。同时,我国粮食库存主要集中于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因此,在粮食综合供给能力建设中,应该把粮食综合流通能力特别是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放在更重要的地位。

粮食供求出现结构失衡

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供应没有问题,但市场却令人眼花缭乱。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小麦价格持续低迷,水稻价格却长期稳定在最低收购价上下;而同为水稻,北方的粳稻价格持续走强,供不应求,但南方籼稻价格持续下跌,“粳强籼弱”;籼稻各品种差异也很大,优质稻备受青睐,常规稻少人问津;籼稻年份待遇也明显不同,2005年还是国有粮食企业独家收购,面临库存压力,2006年一上市却出现了激烈的“抢粮”局面。

对此,姜长云分析认为,结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品种性、区域性的粮食供求结构失衡,越来越成为粮食供求失衡的主要特征。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郭晓利说,从整体上看,当前影响我国粮食供求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一是年际间粮食需求增长与产量变动矛盾较大,“卖粮难”、“买粮难”交替出现;二是粮食生产重心北移,区域间粮食供求矛盾加剧;三是粮食品种结构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基本变化趋势是,在粮食总产量中,稻谷比重下降,小麦基本稳定,玉米比重提高。而从消费结构看,我国居民对大米尤其是优质大米的需求量比较大,仍将稳定增长。

郭晓利认为,在粮食市场不发达和国家宏观调控不完善的情况下,局部性、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可能会演变为全国性的粮食市场波动。

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被弱化

长期以来,库存一直是我国平抑粮食市场波动,调控粮食行情的一个手段。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这批商品粮周转库存正从过去“宏观调控的载体”向“宏观调控的对象”转变。

国家粮食局专家顾问组顾问、中国粮食经济学会驻会研究员李思恒认为,2005年,我们的总库存为2969亿斤,其中商品周转库存比已经下降到43%。理论上讲,商品粮周转库存只属于企业经营运作使用,不再承担国家宏观调控任务。而且,这些周转库存还将不断下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虽有粮食企业须拥有一定量库存的规定,但不易落实,很难检查。这类库存不确定因素大,水分多。

李思恒因此认为,原则上,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运作中,这批商品周转粮库存不可能作为可信赖资源,甚至在某种不正常心理驱动下,还可能成为市场动荡的负面因素,可以说是“宏观调控的对象”。

陷入第一轮重复建设热潮

近年来,粮油加工业逐渐走出低谷,但也开始陷入粮食全面放开后的第一轮重复建设热潮。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粮食能源化、用途非粮化等推波助澜下,粮油加工企业遍地开花,导致产能大量过剩。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各种性质的粮食加工企业将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地位形成强大的冲击。业内人士认为,粮食市场的波动,可能新增一个“加工过量”因素。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度大米加工企业7160个,年生产能力12447万吨,实际产量2914万吨,平均开工率不足30%;面粉加工企业2819家,年生产能力8090万吨,实际生产3480万吨,平均开工率42%。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说,目前,大米加工厂的建设仍在全面开花,面粉厂依然有增无减,油脂加工厂盲目上马也未停止,而最突出的是玉米加工业。在“向玉米要能源”、“向玉米加工要效益”等口号推动下,以玉米为原料的生化制品燃料乙醇、麦芽糖、柠檬酸、赖氨酸等生产不断扩大。东北不少玉米主产区在建、待建的玉米加工企业的产能都已经超过其玉米产量。

粮食深加工的发展除带来产能过剩外,还将引发市场格局的变化。一是粮食市场将为以加工企业为主导,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地位将弱化。在吉林一些玉米深加工发展迅速的地方,农民卖粮已从原来的看粮站的行情变为看加工厂的行情。二是“粮源争夺战”可能因加工而点燃,近年来世界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吉粮集团副总经理姜建华说,中、美是世界头两位的玉米生产大国,近年逐步减少玉米出口乃至变为净进口,加上其他国家的玉米加工增加,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上的“能源争夺战”会不会在将来演变为“粮源争夺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记者:林艳兴 葛如江 王建威)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文章:
中国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打造"零成本"农村物流优势:邮局也卖油盐酱醋
发挥物流中心对提高物流效益的作用
中国今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超55万亿元 增幅约15%
物流业已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西气东输首批气田建成 可供气30年80多城市受惠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