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聚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化蛹成蝶”的艰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5 年 12 月 08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来自辽宁阜新的报道(上)

编者的话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道“世界性难题”。2001年12月8日,国务院将辽宁省阜新市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4年来,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成为包括阜新在内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国务院确定阜新转型试点4周年之际,本版推出“聚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系列报道,与读者共同关注。

“物阜民丰,焕然一新”,这是阜新名称的由来。然而,资源枯竭,给阜新人留下的却是伤痕累累。

从阜新市区向南不远,就是闻名遐迩的海州露天煤矿矿坑。东西狭长,深300余米、方圆7平方公里的坑体,好似地球表面的一道伤痕。从露天矿向南远眺,“群山”连绵不绝,那里是采煤形成的矸石山堆场。海州矿52年来累计2.4亿吨的煤产量,产生了8亿吨的煤矸石,形成矸石山23座,占地4万多亩。

大坑与大山的存在,既让人震撼于人力的伟大,又引发人们对阜新转型的深思。

转型的过程中,如何避开单一的资源型发展老路?如何真正向科学发展的经济布局前进。阜新的实践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已连续三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结束了“九五”期间平均增幅2.1%的低速徘徊局面。

“由黑变绿”

———盘点之后的必然选择

转型之初,阜新市将现代农业作为煤炭业的替代主导产业的做法曾引起争议:工人变农民,这是不是历史的倒退?

阜新发改委主任刘文启给记者算了两笔账:安排一个产业工人就业,需要投资20万元,全市15.6万下岗职工的安置需300多个亿,而从事现代农业每人只需2万元左右;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一般要3—5年时间,而短平快的种养业3—5个月即可见效。阜新人均占有耕地5.6亩,干燥的气候也适宜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实际上,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从世界到国内,都有两种方法和认识,一种是等待国家投入巨资收拾烂摊子,一种是从某种既定的理论、模式出发开药方,脱离当地经济实际。

阜新市委书记王琼想得更深一些,他说,面对失业、贫困和不断萎缩的经济现实,任何想当然的实践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国有那么多座资源枯竭城市,都躺在国家财政上,行不通也不可能。

阜新在转型之初走出的以现代农业接续主导产业和“稳煤强电”两步棋,就是在充分考虑国情,认真盘点当地的经济资源,从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入手启动的转型。

稳煤强电,就是利用煤电行业看好的契机,稳定就业和财政收入,并为替代、接续产业的发展赢得时间。通过开发和技术改造,阜矿集团维持了1000万吨的产量。同时利用自身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走出去”开发毗邻的内蒙古的白音华煤矿;另一方面,大力支持阜新的电力工业,利用阜新丰富的煤矸石、风力等资源,做大电力行业新优势,逐渐形成新的接续产业集群。

升级换代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阜新市的经济转型是从“由黑变绿”起步的,“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是阜新转型中向更为高级的产业形态的大步迈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雏形已初步显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上升到全市工业产值的26%,总量居全市第二位。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在形势的变化,必然会做出新的调整。

随着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阜新市替代主导产业逐渐形成之后,阜新的决策者反思过去对煤炭行业的单一依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风险,认为再也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

于是,阜新市提出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产业布局。通过稳煤强电、建设辽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配套基地和发展玻璃、电子、橡胶、氟化工四大工业园区,培养一批支柱产业。目前,这些支柱产业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以上。

“由皮到瓤”

———转型与体制创新结合

实际上,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还是体制机制的转型。

资源型城市,大都有一个大型或特大型的国有资源型企业,这些企业左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产业结构、布局和所有制结构影响深远。资源型城市大都存在经济结构单一、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必须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自力更生、龙头牵动、科技支撑、民营为主、市场运作”,成为阜新市确立的转型方针。

2005年,阜新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之前,阜新市委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股份制企业大金钢构公司让阜矿集团的领导们深受触动。这个公司只有500多名员工,改制后加盟哈尔滨锅炉制造集团,今年可实现产值2亿多元。而阜矿集团的三个机修厂一共2400多人,几年来的产值却都在1亿元左右。

阜新市委、市政府决定,把2005年作为阜新市的“改革年”,提出:内、外资对地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可以全部取消股权比例限制;让非公有制经济自主进入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一切领域。目前,八成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转制,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由三年前的27%上升到了42%。

变废为宝

———换一个角度看枯竭

打开阜新市居民家的燃气灶,升腾起的蓝色火焰与别处并无不同,但它的原料却是一种特殊的气体——煤层气。目前,阜新市城市的全部生活用气和部分生产用气都采用这种气体。煤层气是一种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伴生资源,但长期以来开发利用不够。

在煤层气的产业化开发上,阜新市跨出了全国具有创始意义的第一步。阜新现已探明煤层气可采量96.3亿立方米,全市2004年的利用量已达到685万立方米,现已形成8口煤层气钻井,日供气量达1.6万立方米。

资源型城市是矿物能源、原材料的富集地区,而资源枯竭往往指的是当地主体资源的枯竭。换一个角度看枯竭,阜新的决策层发现:由于认识偏差或曾经受到技术条件限制,一些伴生的能源或非主体矿物能源并没有开发;曾经认为是废弃物的矿业垃圾原来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新兴资源。他们认识到,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优势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实现经济转型绝不是简单抛弃资源型产业。

如今,阜新市一些循环经济项目已经建设完成。阜新矿业集团建成的煤矸石热电厂不但用过去废弃的煤矸石发电供热,而且取代了阜新市城南地区50台2.8兆瓦的燃煤锅炉,减少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近10万吨。此外,在建的清河门煤矸石金山热电厂,建成后每年将消耗煤矸石300多万吨,过去一望无际的矸石山,如今也已变废为宝,成为阜新的一大能源优势。(郑有义 徐元锋)

《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8日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