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京目前在交通、环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复杂状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9日正式启动。这次修编工作旨在将北京建设成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将新旧北京城分开发展、促进城乡与区域统筹。为做好这次修编工作,北京市去年已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完成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并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和中央领导的肯定。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即完善“两轴”——继承和发展北京城市中轴线,完善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的建设,保障首都职能和文化职能的发挥;强化“东部发展带”,制定顺义、通州、亦庄等重点新城规划,疏导首都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整合“西部生态带”,确定昌平、沙河、长辛店、良乡、黄村等新城的定位与发展策略,创建宜居城市的生态屏障;最终构筑以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相结合、市区与多个新城相联系的新的城市形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9日召开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动员大会上提出,要以对历史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以“五个统筹”的思想为指导,把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做好,这对北京牢牢抓住本世纪前20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奥运的带动作用,实现奥运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发言中说,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执行10年了,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要原则和方针基本适应了首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由于近几年来首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申奥成功后,总体规划与“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部分目标已提前实现,满足新的城市功能所需要的规划空间容量已近饱和;二是城市中心区功能过于集中,交通、环境等大城市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城区与郊区、平原与山区、北城与南城差距明显。为此,迫切需要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还提出6条实施措施:一是整体保护北京旧城区,提高文化品质;二是整治、完善“市区建成区”;三是疏解中心大团,重构城市空间新格局;四是村镇适当合并,功能分级提升,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五是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六是加强区域生态的保护与建设。
北京市提出,这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要以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主要依据,将新城规划及功能布局调整、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作为4个重点,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修编的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的负责人,以“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为组织指导原则,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修编工作并上报国务院。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4项重点内容
作为拥有1400多万人口、近年来城市建设投资每年都保持在2000亿元的特大型首都城市,北京将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确定什么样的空间格局?新华社记者从9日召开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动员大会上了解到,这项工作已明确了4个重点内容。
一是新城规划及功能布局调整。主要修编内容包括:明确新城概念,确立新城发展在城市功能布局调整、主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地位、作用、方向和目标;制定“东部发展带”内的顺义、通州、亦庄等重点新城规划与发展策略;明确对“西部生态带”内的昌平至沙河、门城至首钢以及长辛店、良乡、黄村等其他新城的定位与发展策略。
二是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主要修编内容包括:研究未来20年或更长远交通发展趋势;强化交通对城市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相协调、衔接的发展对策;调整对外交通设施规划重点,加强区域交通建设的协调与衔接;提出解决新城、主城、旧城交通问题的规划对策。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修编内容包括:确立生态优先原则,作为指导城市各项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据;确立北京生态环境战略、策略及对策,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及主要实施对策;加强市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针对性基础研究,制定北京市生态规划,包括确立人口与环境容量限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针,以及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等;调整、补充、完善环境保护、绿化系统、市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水环境与河湖水系等环境建设各项规划内容。
四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主要修编内容包括:深化并局部调整历史名城各项保护规划,协调相互关系,并与主城调整规划相衔接;补充、完善历史名城各项保护规划实施政策;深化北京旧城整体保护与改造规划及其实施的指导原则;提出对非物质形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掘与弘扬的规划对策,综合纳入名城保护规划。(王军)
新华网 2004年3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