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从广阔乡村转移出的劳动力,逐渐取代城市居民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角。目前,我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来自农业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连同他们的家属,在10余年的时间内,城镇已接纳了大约1.3亿的农村人口。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从乡村向城市、从中西部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告别土地的农民象潮水一样涌入城市,中国经历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尽管农民已经成为城市建筑工地的工人、生产流水线上的装配工、餐馆饭店的服务员以及小商贩、保姆和清洁工,但由于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民。因此,对于大多数进城的农民而言,这是一次改善生活状况的尝试,在通常情况下,他们在城市工作3个月的报酬,就相当于他们在农村全年劳动的收入。但是,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普遍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社会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提高了1亿多个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数以亿计的进城就业农民,已经成为平衡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新兴力量。
据劳动人事部的统计数字,2002年,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约5278亿元人民币,其中,约有3274亿元返回了农村,接近于当年中央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全部财政投入。而四川、安徽、河南、江西、湖南等输出农村劳动力最多的省份统计,每年农民工汇回家乡的钱,都在200亿元以上,相当于这些省的年财政收入。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获得经济建设资金、逐步缩小和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渠道。
经济学家们分析,依靠拥有9亿人口的农村源源不断输送的廉价劳动力,使产业成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着较低的运行成本,这是中国对海外资本充满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在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市,700万人口中就有500万人是农民工,他们对于产业构成以制造业为主的深圳举足轻重。如今,深圳的人均年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但这个城市10余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平均月工资仍然稳定在800元人民币左右,这使深圳继续在制造业上保持优势。
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和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和深圳一样,依靠农村廉价劳动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还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使经济发展保持着活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最突出的是城市居民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但是,从农民进城中受益的城市,并没有关闭对农民工进城的大门,相反,正在通过取消农民工的就业限制、为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属提供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措施,使农民进城就业的渠道更加顺畅。经济学家说,农村人口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0%,目前,还有大约1.5亿的剩余劳动力需要从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出去。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汽车和火车仍会将大批农民送往城市。(周正平)
新华网 2003年8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