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不单纯是农民进城,它意味着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国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的重大转变。缺乏城市化,中国的工业化难以加快步伐,中国的信息革命也难以深入发展。
◆ 城市化进程虽然很需要政府的规划、指导和推动,但它更多的是通过人们趋利、求新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由‘看不见的手’自然推动的一个过程。
◆ 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有效思路就是在中心城市周围建设分担型的中小城市,这些中小城市通过先进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可以缩短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
◆ 要认真地探讨在城市化中如何建设生活优先、人性优先、感性优先的个性化城市空间,从而提高城市人口生活环境的质量。
“工业化和城市化应该是同步推进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绕过城市化,走上工业化道路的。”2000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城市化战略及其途径”报告会上,这几乎成了与会中日专家们的共识。21世纪是城市经济世纪,从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看,中国的发展一样离不开大城市圈的作用。
几年前就专注“大城市圈理论”研究的经济学博士周牧之先生,与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组成了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开发调查团,把辽宁海城、江苏作为城市化试点,分别对当地的地域综合计划、城市开发政策、环境管理计划、综合交通计划等进行考察和研究。调研后得出,中国要想在21世纪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放弃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的城市化道路。作为调查团副团长的周牧之认为:“城市化不单纯是农民进城,它意味着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国民生活形态和国民意识的重大转变。缺乏城市化,中国的工业化难以加快步伐,中国的信息革命也难以深入发展。城市化,就是要重视城市间的功能分担,建设生活优先、人性优先、感性优先的城市空间,制定城市圈政策,解决城市环境容量与人口规模平衡等问题。”
目前,全国已有大中城市667个,另外还有1.9万个建制镇。但是,这个数字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40%以上的平均水平,即使和我们自己的工业化水平相比,也落后20个百分点。现在我们不是已经感受到了吗,人均收入不过区区700美元,就遇上了生产过剩。因此专家们讲:与其说是农业落后,拖了工业的后腿,不如说城市化滞后,影响了农业,连累了工业。现在大家都抱怨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商品化比率只有30%,担心这种状况没法迎接WTO。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全国城镇总人口虽然已增加到了3.89亿,但是依然是三个农民养活一个城里人,商品化比率能高到哪里去?即使农民愿意卖,有多少人愿意买?要是反过来,让一个农民养活三个城里人,情况肯定会大不一样。一来是吃商品粮的人多了,二来是农民的数量少了,土地就可以相对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自然会提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就是市场化,激活一个点,能辐射一大片。
当一些经济学家质疑城市化的必要性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应该如何制定时,周牧之认为:“从城市的聚集效应来说,发展大城市的效果更好一点,但今天的行政区划分和条块分割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产业聚集和城市聚集。在我们第一年度调查对象中,海城、锡山、张家港等9个中小城市虽然都属于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但只有顺德市充分利用了周边城市广州的优势,就拿招商来说,顺德人一提就是当地离广州多远,这就避免了经济运营上的分疆而制。其实,城市化进程虽然很需要政府的规划、指导和推动,但它更多的是通过人们趋利、求新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由‘看不见的手’自然推动的一个过程。”
周牧之同时认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个有效思路就是在中心城市周围建设分担型的中小城市,这些中小城市通过先进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可以缩短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这样,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群形成的过程。另外,制定城市圈政策,明确开发区的定位是当务之急的事情。就江苏省而言,有国家级开发区11个,省级开发区69个,规划面积共有557平方米,此外还有难以记数的省级以下开发区。开发区究竟是工业园区还是新城区?靠出售地皮的开发模式究竟能走多远?目前大量资金被套死、环境被破坏、工业商业混杂的现象值得深思。城市化不仅追求城市经济的合理性,还要追求包括农村在内的区域社会整体的综合利益。不过,周牧之还认为,由于目前农村耕地被占现象非常严重,城市外延无序扩大导致农村经济的被挤压和遭破坏,甚至威胁着今后的粮食供应能力。因此有限的国土资源要求中国今后追求紧凑的城市空间。他提议,如果用环状的道路将中小城市市区周围的开发区和具有一定城市功能的集镇连接起来,可以形成近郊农业与城市空间结合的田园城市空间,保护环境、创造环境。
对于当前中国一些地方进行中小城市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工业化、规模化的倾向,周牧之提醒: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城市空间的建设应该追求有特色和有魅力的空间布局。他指出,现在中国不少城市对于地形、水域、文化、古建筑的利用缺乏认识,有的城市既无中心商业区,也无公共空间,只有市政府大楼和一片片住宅区。要认真地探讨在城市化中如何建设生活优先、人性优先、感性优先的个性化城市空间,从而提高城市人口生活环境的质量。
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的有关官员、专家在研讨会上也指出,从世界各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国民人口基本上都走过了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分散的中小城市到大的中心城市集中的过程。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大城市圈间的竞争和协作将决定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国的人口密度,不太充裕的可利用国土,工业、信息业、服务业的迅速成长及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趋势,都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模式最好选择大城市圈的发展模式。
《市场报》 2001年04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