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8日电 在全球性资源、能源日益短缺的压力下,近几年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日渐响亮。全国环保大会前夕,记者在山东采访时发现,山东省循环经济已从企业、行业、社会“点线面”三个层次取得明显进展。
从循环经济中“掘金”
发展循环经济“投入大、周期长、产出少,乏利可图”,不少地方和企业根本不相信循环经济能有“金”可掘。然而,山东省的循环经济从本世纪初起步,数年时间,相当一批企业、行业和地方已大获其利。
在潍坊海化集团,生产氯碱树脂的电石泥废渣被用作了纯碱生产原料,不仅每年节约纯碱原材料费1800多万元,还为企业节省环保设施投资1500万元,废渣存放场地1000亩,以及每年排污费1000多万元。海化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的纯碱生产,目前通过循环经济已将成本降到国内平均成本的60%左右。
山东造纸业由于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近年来,虽然企业数量减少了40%多,但产量和利税却分别增加了近200%和300%以上,COD排放量削减了70%多。
在社会层面上,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四五百亿元产值中循环经济占到50%,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比开展循环经济前降低了72%和69%。
法治保障循环经济有序发展
“法治是循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山东省环保局研究环保政策专家王必斗说,“循环经济发展起来能够受益无穷,但前期的科技、人力、资金投入较大,没有生死存亡的压力很少有人愿去忙活,所以喊来喊去不见行动”。
山东省环保局局长张凯说,法治是山东发展循环经济的一条基本经验。记者了解到,“十五”期间山东省人大制定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等4件环保地方性法规、修订了2件环保地方性法规;山东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山东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等2件环保政府规章,发布实施了造纸、规模化畜禽养殖、水泥、印染、生活垃圾渗滤液等9项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些法规占到了“十五”期间山东地方立法的10%。
山东省人口多、资源紧缺,其中人均水资源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6。所以,山东省下决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制定严格的地方环保法规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十五”期间,山东省对61家2万吨及以下草浆生产线和8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5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实施了关闭,其中2003年关闭61家2万吨及以下造纸企业的草浆生产线,固定资产损失31亿元,涉及职工近万人。
“环保管不好,小心乌纱帽”。山东省环保局提供的情况表明,“十五”期间全省对5726家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处理相关责任人104人。
“点线面”全方位走上循环经济路
继续按照老模式走粗放发展的老路,在山东省已行不通。只有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才能取得生存和发展资格已成为不少企业、行业和地方的共识。
在草浆造纸因污染严重被大批关闭的同时,山东泉林纸业硬是通过循环经济将污染变成财富,目前COD排放稳定达到130毫克/升以下,远低于450毫克/升的国家标准。
目前,山东省已有造纸、纺织印染、酿造、化工等10多个行业310多家企业推行了清洁生产,走上循环经济之路。日照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海化、鲁北化工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已从中取得巨大收益。2005年,山东省对122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进行调查,发展循环经济前与发展循环经济后年总产值增长率超过44%。(记者李菲 王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