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海南免税政策"万事俱备" 细则已送报待批 主题公园建设初见苗头 -六城市居民投资意愿调查:四成多居民愿买房 空置房持有者何心态 -最高检:诽谤案批捕前报上级检察院审批 对干部批评不能视为诽谤 -中国个人网店达1200万家 上半年电子商务突飞猛进 2010十大趋势 -特大泥石流冲入甘南舟曲县城 65人已遇难 -美国证实将派航母参加韩国西部海域军演 -中国2050基本实现现代化 2100或进前世界20 不以破坏文物为代价 -第8期中国现代化论坛举行 勾勒现代化路径图 首个现代化科普展 -南方高温将缓解 东北强降水将进入缓冲期 吉林市欲贷款助灾民 -巴菲特称将与盖茨见中国富人谈慈善 中国慈善制度供应显著滞后
首页>>社会发展>>文体>>文体发展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大踏步向前:深度广度不断挺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8 月 08 日 
关键词: 文化体制改革 长影 转企改制 文化企业 文博会 交融整合 文化单位 文化支撑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新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今年5月,为期4天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再次超额完成任务,总成交额达1088.56亿元,比上届增加207.87亿元,同比增长23.6%;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114.06亿元,比上届增长30.12%。文博会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深圳文博会的红火,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发展活力迸发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共同推动社会前进。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已不仅是文化范畴的事了,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的重大社会变革。”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胡惠林说。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连续6年亏损后,终于在1998年注册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彻底告别事业体制,开始构建大电影产业链。参照世界最先进的电影工业模式,长影以电影创作为龙头,拉动旅游、电视等相关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后再反哺电影创作,今天的长影,已形成了电影、电视、洗印、旅游比翼齐飞的四大产业,年利润稳定在3000万元以上。

摆脱了生存困境的长影,积极投入电影创作,成功地推出了《导火线》《耳朵大有福》等影片,不仅成功实现了以副业养主业的设想,还取得了电影事业本身的突破。

良好的发展态势,让长影人有了充足的底气。目前,长影正在积极筹备上市,老区改造、长影世纪城二期、农村题材电影拍摄景地等工程也在进行中。长影还筹备建设海南长影电影院线,启动三亚长影大世界项目。

前任董事长赵国光对长影的发展十分自信:即使拍片有风险,长影今后仍会持续发展;要让长影走出吉林,走向全国。

江苏省演艺集团2004年启动了事转企的改革步伐,正式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竞争。集团所属11个院团一次性整体转企改制,实行全员身份置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内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演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改革4年多后,集团的收入、效益、资本实现了全面增长,集团营业收入增长11.4倍,演出场次增长3倍,观众人次增长3.2倍,人均收入增长3倍,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京剧、昆曲等一批传统艺术也在改革中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改革后,由于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很多战略投资者主动找到演艺集团,集团迅速与多家民营企业强强联合,成立了江苏演艺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增量扩股以后,注册资本较原有增长了10倍。

改革为演艺集团带来了多个显著变化。改革后演艺集团变作品为产品,让艺术产品走向市场,去接受终端市场的检验。艺术生产有了市场前景分析,有了赢利目标,有了新业态的多元经营模式,昆剧《1699·桃花扇》的后舞台产品的销售业绩甚至超过了演出收入,3DX演艺电影的开发使演出收入和观众数量迅速增长。

“体制改变会带来观念改变,观念改变显然会带来机制改变,机制变化则会培养出更多人才,人才最终创造效益。体制改革会激发创作者的活力,活力转变为实力,实力进而产生竞争力。”曾任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的顾欣如是说。

事业产业双轮驱动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并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这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总数达228家,仅2010年新增数即达106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实现重大突破,演艺领域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龙头演艺企业逐渐形成。

目前,全国30个省级国有新华书店系统已全面完成转制。截至2009年7月,全国580家图书出版社中,有308家已完成或完善转制工作。全国已有上千种经营性报刊完成转制。据悉,到2011年年底前,所有非时政类报刊将基本完成转制任务。

2009年,天津、内蒙古、宁夏等16家国有电影制片厂完成转制改革,成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集团化、股份制有限公司,与已经成立的中影、上影、长影、西影、峨影、珠影等集团公司形成了中国国有电影制片企业的集团军。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月亮说,我国国情中有一种介乎于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之间的特殊情况。这主要指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包括国家直属院团和昆曲、京剧等重点保护的剧种,以及交响乐、芭蕾舞等需要逐步培育市场的高雅艺术。对于这种艺术院团,应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文化部介绍,保留事业性质的国有院团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积极推进内部机制改革,成效明显。中央芭蕾舞团实行全员聘任制、年薪制,对贡献突出、能力优秀的人员给予不同级别的“优秀表现奖励”“长期服务奖励”,极大地增强了院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上海交响乐团探索实行理事会制、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建立艺术总监聘用制等,为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系统积极推动演艺领域所有制结构调整,积极扶持民营院团发展,民营院团成为基层演出市场重要力量。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孔令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不能“一刀切”,针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必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径。不仅经营性文化单位要改革,就算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和科技馆、青少年宫等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单位,虽然不搞创收,也要转换内部机制,通过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深度广度不断挺进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既能与当代高新技术密切结合,也对“增量”资金需求巨大、需要进行规模经营,从而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在这一形势下,现代文化产业需要也易于采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因此,文化界专家认为,转企改制的下一步,将是进行股份制改造。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交易,成为全国发行业主板首发上市第一股。皖新传媒此次发行股票1.1亿股,募集资金近13亿元。上市首日,公司市值突破160亿元,一跃成为公司市值全国第二的文化企业。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文化企业,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出版物发行企业,皖新传媒前身——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底在全国文化企业中率先提出股份制改造、三项制度改革、整体改制上市“三步并作一步走”战略。

“成功上市并不意味着终点,而只是发展的新起点。”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志敏踌躇满志。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认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必固守过去经济发展的梯度模式,即先发展东部再发展中部最后发展西部。应该解放思想,实行“东中西多点并举”的发展方针,每个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湖南娱乐业、云南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

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就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把现代文化产业看作一种复合型的新兴产业,将科技、创意、商业模式等交融整合为一体,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发挥高科技实力强大、金融业发达、旅游业兴旺的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高新技术,为深圳文化产业插上翅膀。在高科技土壤上孕育而出的“文化+科技”,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路径,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让文化以更快的速度、更新的内容、更活的形式、更广的受众得以传播,抢占经济制高点。腾讯、华强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在金融海啸中逆风飞扬。

与此同时,“文化+旅游”日益蓬勃,“文化+金融”优势凸显,拥有极强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的深圳文化企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市场先锋。

“深圳市的‘科技文化’,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颇具特点。”中宣部改革办主任张晓虎说,新型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极大提高了深圳高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高科技产业也需要创新文化引领,经济繁荣要有文化支撑,社会发展更要靠文化进步。“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深圳文化产业的辉煌,其经验和道路值得推广、借鉴。”

来源: 新华网

相关文章:
文化观察:各地巨资修建大剧院,建成之后谁来管
港媒关注胡锦涛谈文化体制改革:教民众如何生活
余秋雨称台北生活让其惊艳 两岸政治文化应分开
国家汉办:建立孔子学院的目的不在于文化渗透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全文)
山东省将设立10亿元投资基金 "助跑"文化产业
图片新闻:
财政部专家:环境税十二五期间出台可能性较大
中国近4成国土面临水土流失 东北局部黑土层消失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