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咏叹离别之情的诗文多得不计其数。
可是,邓颖超既不是诗人也不是艺术家,她的满怀离愁别绪无法通过华美的辞藻和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来。于是,在她给前往重庆谈判的丈夫周恩来所写的家信中,一句“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便赫然在目了。它朴素而真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半点的无病呻吟,这短短的呼喊,就像是从邓颖超的心底中发出的,使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日不见,又当如何?邓颖超任满腔的思念在纸上流淌,那种细微的幽怨,那种殷切的挂念,那种心灵对心灵的理解于是也就在我们的眼前铺展开来了。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一对有着特殊婚恋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革命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有着鲜明的阶级特性、时代特性和职业特性。在他们的一生中,尤其在艰难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的离别就像一日三餐一般平常,这平常中又蕴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和由衷的感叹。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一生都是在革命的道路上奋斗着,为了革命的利益,服从革命的需要一直都是他们分别的原因。
1925年8月8日,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的日子,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他此时正在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邓颖超也离开了新婚的小家,到广东区委上班去了。也许这聚少离多的生活在一开始就已注定?
1927年4月,中国大地上风云突变。原本正在进行合作的国共两大政党,因为蒋介石的叛卖活动突然交恶。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指挥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大开杀戒,中国大地顿成人间地狱。
这时的周恩来正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他是1926年12月被调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兼中央军委委员,1927年2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军委书记。在上海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他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革命工作的需要使周恩来和邓颖超不得不暂时分离。正当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动手了——
此时的邓颖超正在羊城广州一家德国人开办的医院里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难产。
邓颖超肚子里的孩子体重超过了正常标准,三天三夜她都生不下来。当时的妇产医院还不能施行剖腹产手术,只能用产钳。孩子头颅受到严重损伤,生下后不幸夭折。邓颖超内心极度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