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证监会:基金专户理财不得承诺保底保收益 去年基金利润11231亿 -温家宝:避免股市大起大落 传A股印花稅下调已通过 改为单边征收 -三位新晋副总理分工明确 李克强分管物价 各部委新掌门施政直击 -拉萨暴力事件414名嫌犯落网 纵火案告破 达赖提出"决战奥运" -发改委: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不会推动物价水平上涨 [答问全文] -奥运圣火今日抵京(附地铁公交调整线路) -人民币逼近6时代 去美元国家找便宜最好刷卡 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国家测绘局公布07十大测绘违法案件 新疆烟花爆炸事故原因查明 -4月份解禁股流通情况一览(表) 下周猜想 反弹行情或进一步延伸 -温州计划公务员聘任制 随机录用可提供数倍薪酬 聘任制三大亮点
文化创意产业瓶颈是人才匮乏 新加坡英国等人才政策借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3 月 3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制约中国发展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瓶颈是相关人才匮乏。这主要表现在:一、相当多数的人对文化产业的属性和规律没有完全把握或完全没有把握,对文化创意产业更是知之甚少,聊近乎无。文化产业理念和知识技能的匮乏,严重阻碍了文化经的发展。二、发展中国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和氛围。其中亟需两大类人才: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而“氛围”则在于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全民意识都严重匮乏。三、新型文化产业前景广阔,但人才缺位形成行业桎梏。数字艺术产业是21世纪文化经济的黄金产业之一,到2008年中国需要大约30万数字艺术人才,但目前从业人员仅有3万余人。四、理论研究队伍中复合型人才极少,大多数成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规范缺乏、视野狭窄,对文化产业规律的探讨不深入,做表面文章多,在知识储备上难摆脱偏见成见。五、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机制尚不成熟,虽然从1999年文化部就开始建立研究基地、2004年教育部开始增设文化产业学科教育,但是,教学科研的收效都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六、可以预测的创意人才的储备基数很大,但是真正能从其中脱颖而出的人很少,能够达到高端要求的有效人才就更少,说明中国缺乏文化产业人才的发掘机制。

文化产业人才匮乏是中国当前现状,而文化经济的发展却急需业必然要又一大批、一大群体相关人才出现,以至于形成社会新阶层改变社会结构。当创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意人才和人力资本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著名学者理查·佛罗里达在为此专门著成《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书。他认为,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创意阶层包括一个“超级创意核心”(super-creative core),这个核心由来自“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或)新的创造性内容。”除了这个核心,创意阶层还包括“更广泛的群体,即在商业和金融,法律,保健,以及相关领域的创造性专业人才。这些人从事复杂问题的解决,而这包括许多独立的判断,需要高水平的教育和技能资本。”因此,创意人才将遍布于许多部门或行业。

事实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产业繁荣,并不是靠多少个艺术家、作家带动起来的,也不是某几个大老板的功劳,而是一整套围绕着文化产品的策划、生产、传播、消费而建构起来的工业化、商业化运作体系的形成。在这个体系中,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人才:创意人员、制作人员、经纪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而每一种人才的培养都应各有其特殊的培养方式,如创意人员的培养一定要激发其求异性思维,制作人员要强化其专门技能的训练,管理人员则要建立一套像MBA那样的培养体系,因而不同的培养目标应选用不同的培养体系和标准。但同时,无论是哪一种文化产业人才,又都应该懂得文化产业的特殊规律,如文化产品非文艺作品,文化产业的管理不同于文化事业管理,文化生产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外的“第三种生产”等。因此,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既需要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层次,又要非常明晰地确立自己的学科界限。

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和发展的前景都呼唤高效率地建立起不拘一格的培养选拔重用人才机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给予我们良多启示。

为培养并激励专业人才投身创意产业,香港各个政府部门都提出了各自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口政策的策略。香港特区政府一方面坚持对教育的投资,积极开发本地人才资源,通过学士、副学士学位和证书课程教育,多渠道多种类培养专门技术和职业从业人员。同时,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厚的人才政策,着力吸纳各方面的外来人才,保障为香港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人力基础。

新加坡培养创意产业人才重视软环境建设和软力量培育。在全体国民中提出培育创意能力,将设计、媒体、艺术融人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在著名的大学中设立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加强和领域中的顶尖学校的合作;建立媒体实验室,鼓励专业人士互相合作并加强和国外专家交流等等。

印度教育本土培养的学生一般都到国外尤其是美国深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回国潮”,这些“海归”具有明显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优势,既熟悉本国的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又了解海外的文化和社会状况,掌握着先进的技术、领导和管理经验,还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印度社会和商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印度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英国政府为了解决文化创意产业人缺乏的问题,于1999年就启动了名为“创造性的伙伴关系”的文化项目,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和地区文化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制定项目方案,通过创意机构(电影院、电视工作室、艺术中心、历史建筑、图书馆、博物馆、网站设计组织等)与学校合作从事一些长期文化项目,为5到18岁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开发他们创意的机会,提供时装设计、电视广播、互联网、舞蹈、电视和戏剧的指导和制作等新技能,从而为创意产业的未来发展造就一大批潜在的产业人才。

从源头上来说,创意人才需要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保障。着眼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文化产业应该采用新的体制教育:一是创新教育,创意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二是个性教育,创意是个性的、求异求新的。三是复合式人才教育,文化产业人才知识思维结构要跨越艺术、文学、经济学、哲学等多个学科。三是实务性教育。文化产业教育一定要强调实务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切忌理论空谈。要深入剖析文化产业的各个层面,致力于向学生传授文化生产的特殊规律、运作过程、生产技艺,讲解文化产品经营、管理及文化组织的具体操作方式与规则等。还要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活动模拟教学以及加大课外实践。总之,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建立“人才第一”的理念,构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吸纳和使用机制,从而在根本上保障文化产业大发展。 (陈锋中国艺术研究院)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供不应求 半数从业者年薪超5万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锐榜”第一批推荐名单发布(名单)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投融资洽谈会11月8日在京举行
18项目将赴沪招商 湖南创意产业园月底亮相
兰州开发区科技产业孵化园、大学生创意产业园成立
北京扶持文化创意产业 创意人才可优先办"绿卡"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 3成创意人才齐聚
文化产业聚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
刘淇: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发展新增长点
创意产业之父:北京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力
北京经济增长点锁定文化创意产业
政府提供扶持 北京经济增长点锁定文化创意产业
图片新闻:
奥组委工作人员有望供职中石化等47家央企(企业名单)
08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前三大城市群差距较小【直播实录】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反贫困进程/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 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 考研资讯大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现代化报告—国际现代化 / 生态现代化 / 社会现代化 /科学发展报告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