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苏州沧浪区政府首次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伍子胥仪式,裹着清香的粽子,装满鲜花的花篮,虔诚的鞠躬和注目礼,激情飞扬的龙舟赛,苏州古胥门百花洲广场洋溢着浓浓的吴地端午节气氛。
“节分端午自谁言,千古传闻伍子胥”。今晨,原本安静的胥江边就开始热闹起来。巍峨矗立在古胥门百花洲广场上的伍子胥石像宽袍大袖似迎风飘扬,手捋长须、面色凝重的模样,让人依稀可以猜想到当年其苦思冥想规划姑苏城的情景。如今,古城苏州虽历经两千五百年的风雨洗礼,但依旧保存着当年“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一代又一代苏州人并没有忘却建造自己家园的功臣伍子胥,在富有吴地特色的端午佳节中,伍子胥的地位举足轻重。
八点整,苏州市政府、沧浪区政府、伍氏宗亲后裔以及社会各界分别派代表向伍子胥石像敬献花篮,鞠躬表达崇敬和感激之情。特意从广东省赶来的伍氏宗亲代表伍敬勤激动地说道:“苏州是先祖伍子胥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回归之地,他的智慧和宏才大论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依然闪耀着光芒。如今,先祖在苏州的遗迹胥门、盘门、胥王庙园等已经成为苏州人民的财富,也成为我们世界各地五百多万伍氏后裔积极向上的动力。”
饱含苏州人民感情的端午除了让伍氏宗亲感到亲切和温暖外,更给节日的苏州营造了别样的温情。百花洲公园的广场一边,准备包粽子的苏州阿姨们蓄势待发,一声令下,一张张泛着清香的粽叶便在一双双巧手中上下翻飞,装进大米进行捆绑后,便成了一只只形状各异的花色粽子。
面临胥江的一边,则是鼓声、呐喊声一片。坐上龙舟的小伙们个个精神焕发,将窄窄的龙舟划得如离弦之箭,让胥江里的水花随着激昂的鼓点肆意飞溅。公园内的接官厅内,热情的黄先生身着长袍马褂,戴顶瓜皮帽,和夫人正用一桌端午特有的好酒好菜招待“远房亲戚”。粽子、酱方、黄鱼、黄瓜和黄豆芽组成的“三黄”,就着雄黄酒,举杯推盏之际,欢声笑语连成一片。此情此景,牵出了不少围观老人的怀旧情结,亦将吴地端午民俗原汁原味展现在现代人的眼前。
二00六年,苏州端午节“伍子胥起源说” 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认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发源,并举行了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对最为普遍的端午节起源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说法形成了挑战。端午节传说中,还有古代吴越民族图腾祭和纪念各种英雄人物的说法,龙舟竞渡风俗可以说是来自古代吴越民族图腾祭说。另传苏州的相城门是伍子胥用糯米修的,并且修好时就预言第二年苏州地方有灾。第二年苏州果然遭灾,出现了饥荒,人们就用相城门的糯米果腹,度过了灾年。(作者 徐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