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吃的蔬菜全是中国工兵种出来的,了不起,真了不起!”
“那块菜地,不仅仅是一块菜地,它还是中国蓝盔对外交往的一张特殊的‘名片’。”
说上面这些话的是派驻在联苏团二战区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指挥官穆罕默德·萨吉尔,他所称赞的是中国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工兵分队种的那片蔬菜,乐观的官兵们将之称为苏丹这片红土地上的“南泥湾”。
由于道路受损,联合国后勤补给困难,我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工兵分队2月中旬部署到瓦乌任务区后,不少官兵都因为蔬菜缺乏出现了手上蜕皮、口腔溃疡等反应。为缓解蔬菜供应不足的难题,分队长白永等领导带领官兵发扬前几批维和部队的优良传统,顶着烈日在营区内垦荒建园,因地制宜地开展农副业生产,以丰富官兵的“菜盘子”。
苏丹的土地含铁非常高。为了改良土壤,官兵们专门到附近部落购来牛粪和其他有机肥;UN城里的取水设备每年只有3个月可以用,为了保苗保墒,队员们每天驱车10多公里到西加扎勒河拉水;担心蔬菜幼苗经不住太阳暴晒,他们就在菜园子里搭起遮阳网,小心翼翼地用喷雾器为幼苗浇水。在官兵们的精心照料下,菜地里很快长出了绿油油的菜苗。每当执行任务回来,大家都会来到菜地里,翻土施肥,取水浇田,这块喜人的菜地也俨然成为官兵们放松身心的场所。
UN城不仅是战区司令部所在地,还驻扎着肯尼亚、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30多个国家派来的维和部队,各部队营区之间仅有一条铁丝网隔开。中国维和营地的这4亩菜地让二战区的其他出兵国维和官兵好生羡慕——他们也曾尝试着种过蔬菜,但都没有成功。3月上旬,巴基斯坦的维和部队后勤人员到中国工兵营地学习取经,并提出了要些西红柿、丝瓜、菠菜等蔬菜的请求。大队领导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其他几个出兵国的官兵也纷至沓来,一是参观“南泥湾”菜地,二是安排人员学习种菜技术,三是要点蔬菜打牙祭。其他出兵国的官兵们说:“我们种菜从来没有成功过,中国工兵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分队领导安排后勤人员在翻译的帮助下为巴基斯坦、肯尼亚等国的维和部队官兵进行了系列农技讲座,详细地为他们讲解如何改良土壤、如何种菜施肥、如何灭虫,并且把菜籽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们。为了确保效果,分队还派出两名“专业老师”手把手教他们种菜。
听到中国工兵帮助其他出兵国维和部队种植蔬菜的消息后,联苏团二战区司令格利准将在二战区的一次会议上对中国工兵提出了表扬:“中国工兵不但道路机场维护得好,蔬菜种得好,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好!”(史成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