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陆渐次兴起的"五大现代商帮"中,珠三角商帮是粤商的主要群体。在近期举行的"十大新粤商"评选活动中即将产生的"十大最具中国商业精神企业家"和"十大新粤商"更是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陆渐次兴起了五个大的商业群块,他们被人们称为"五大现代商帮"分别是指:以宁波、杭州、台州、温州等区域为代表的浙江商帮,以广州、深圳、东莞、顺德、中山等区域为代表的珠三角商帮,以济南、青岛、威海、烟台等区域为代表的山东商帮,以苏州、无锡、常州等区域为代表的苏南商帮,以及以厦门、泉州、漳州等区域为代表的闽南商帮。
自古粤商就与浙商、鄂商、豫商、徽商齐名,如今是京沪粤商纵横于天下。上世纪80年代后珠三角率先崛起,成为中国目前城市最稠密、最繁荣的城市群。20年间,广东从一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落后省份,一跃而成全国第一经济大省。体现了广东重商意识的强烈,因此私营和个体经济最为发达。广东省民营经济起步早,实力强,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民营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一。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6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724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9%;民营经济单位总数达300.09万户,其中私营企业53.41万户,比2002年底增加了一倍多;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2.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8%;2006年1-11月,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0%,比全省工业高出12.7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跃居各类所有制经济的第二位。
就像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作用一样,地方文化对商业精神具有潜在的影响。"行街"、购物和生意是广东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岭南文化的一种表现;感受到讲求平等,等价交换的价值观念渗透在市民生活及岭南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反映了岭南文化的一个侧面。
敢为天下先的粤商
早期粤商的代表在广府,其中以十三行最为突出,主要从事贸易和运输。粤商人的勤奋以及诚信品质是促进十三行经贸迅速发展的基础。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粤商早有向外拓展的传统,据史载,早在唐代就有广东人到海外做生意;到了近代,广东商人更是足迹遍天下,广东成为我国著名的侨乡。
从生产加工环节开始介入国际经济的分工与合作,发展到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等方面的突破,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上新的经济创新地,这曾是亚洲"四小龙"发展的轨迹。改革开放,广东得风气之先,取得了"先走一步"的先发优势。开放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和濒临港澳台的地理优势,使广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上世纪80、90年代,以深圳、东莞等为首的珠江东岸城市配合香港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前店后厂,"两头在外",这是内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最好选择方式。以廉价的未开发土地以及从农村的廉价剩余劳动力参加国际市场的弈博。珠江西岸的广州、中山、顺德、佛山等城市则凭借地缘优势,将国外先进技术、全新理念及时尚消费品引进来。有开放政策的助力,珠江的东西两翼合力,令广东的经济领先全国,不但积极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成为中国经济的催化剂。"广东出品"代表的是新的商品、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粤商人走遍全球及全国,以全方位的开放心态,对海外、对内地开放都同样有强烈的开放态势。笑迎三江客,广纳四海财,有钱大家赚,深谙禅理的粤商人自有其高明的商业哲学、商业智慧。开放是一种长线投资,粤商延续了当年广州十三行的商业精神,其具备的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等,仍然是"中国第一商"。
粤商人敢为天下先,国家首批四个经济特区就有三个在广东。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大多数先进的零售业态、流通技术以及组织形式,都是由广东商业企业率先引入并尝试,例如,超市、购物中心、购物广场、第三方物流等,使广东商贸流通企业一直处于全国的绝对优势领先地位。
科技领先创事业的粤商
强调实干精神是粤商的传统之一,南方高科老总陈震对此颇有心得:"关键在于做,我相信天道必然酬勤。"珠海德莱仪表设备有限公司周总经理也有同感:"'人若善之,天必佑之'、'天道酬勤'。善即善待,勤即勤奋。"他们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得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技创新的实质是生产力水平提高,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要看其能否持续获得好的商业创意并使其完美实现的机制和能力。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浪潮,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带来了无穷尽的商业机会。而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研发,依靠的是对人的创意和人的潜能的有效激发。
经过十多年努力,广东已拥有6个国家级高新区、10个省级高新区,各高新区创造的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出口值、出口创汇等都对所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精明、实干的粤商
法国著名学者佩雷菲特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精神创造经济奇迹"。一种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精神,在创造经济奇迹方面,比资本、劳动、技术、制度所有这些因素,都起着更为本质的作用。
在广东商人的意识中,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观念特别强。今天的竞争已不再是家门口的竞争,而是全球的竞争。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仅要紧跟潮流,更要引导潮流,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白手起家的务实耐劳、拼搏创新的精神,在粤商群体中普遍表现。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原是卖冰棍起家,后来创办工厂数十家,涉及制衣、塑料、五金、电子电器、移动多媒体、金融投资和医疗机械方面等领域,李兴浩连续三年荣登福布斯富豪榜。东莞粤晖园庾董事长以他40多年丰富的建筑经验,老骥伏枥,鼎力回报家乡和社会,首期投资近3亿元,建成了富有岭南特色的粤晖园,为广东的旅游文化添新姿。
勇于创新的粤商
新粤商精神应该就是灵活,而灵活的灵魂就是创新。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则将企业家的共性归之为"创新"。自主创新体系不仅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还包括与提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自主创新体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创新涵盖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目前,粤商中涌现出鹏润集团董事长黄光裕、腾讯公司董事长马化腾等商业精英。同时大批优秀的客家商人也脱颖而出,这些年轻的广东商人勤劳务实、竞争意识强、注重品牌建设、提倡文化打造,是新一代粤商的形象。新粤商带来新的商业元素、带来新的生命希望。商界和社会乐于接受广东商人,因为他们有好的商品,他们更是新商业文明的信使。新粤商的眼界已不仅局限在国内和某一个领域内。
粤商的创新焦点集中在市场上,具体作法如:乘CEPA商机,广东企业链接泛珠三角,打破地方壁垒,并实现内外市场一体化,泛珠三角模式更可作为中国其他区域经济的借鉴。近年来,粤商积极在全国拓展商机,在2005年的第二届"泛珠三角洽谈会"广东省的签约项目上,粤商共签项目303个,金额488.4亿元,分别占总数和总金额的33.3%和42.2%。粤商走出国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普遍采取"贸易先行,制造跟进"的战略。在贸易额扩展到一定规模、积累了国际市场运作经验之后,进一步开拓境外投资建厂的新路径。如美的、TCL、康佳、华为、格力等广东企业,纷纷在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扩展的先行者。目前,粤商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德国、越南和东欧等,涉及的行业包括电视机、程控交换机、电话、空调、DVD、摩托车、服装等。
粤商创新精神也表现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至今,粤商已经打造出了七八十个产业集群,并且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21个,占全国总数的16.5%;至2006年我省企业共获得名牌称号1814个,居全国首位,其中有29个品牌被评为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全国7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广东占了3个。全省企业注册商标超过30万件,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拥有全国驰名商标46件,居全国前列。
经济的竞争终究是文化的竞争,在新粤商精神里,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商业文化的有效的结合与融合,也看到了岭南物质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 杨荷卿 言民)
商业的需要使众多商人应运而生,许多农民、工人转向亦农亦商、亦工亦商的经济发展道路。长期的海内外贸易,使粤商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西方商业思想的启蒙。“近现代香山(泛指珠海、中山、澳门等地)人创办了现代中国百货业的先驱——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就是容纳吸收了西方商业文明的结果。
中国儒学文化中的吃苦耐劳精神与西方文化中竞争、开拓精神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特质,对新粤商精神起了重大的影响。当代香港巨富李嘉诚(潮州籍)、霍英东(祖籍广东番禺)、曾宪梓(梅州籍)就因此受益,成为创业成功的粤商典型。
首届“十大新粤商”名单
深圳燃气集团总经理 于剑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贵权
香江集团董事长 刘志强
佳都国际集团董事长 刘伟
广州富力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思廉
广东发展银行董事长 李若虹
广州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健文
深圳朗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海郎
广州祈福新村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磷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