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公布首批获手机牌照的名单后,一时间,这批“幸运儿”们热情高涨,纷纷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大手笔运作。热情是足够了,然而热情的背后一边是今年我国手机产能的严重过剩,一边是洋品牌的四轮推进,面对残酷的现实,这第一批“幸运儿”们以及我们国产手机品牌的热情能够持续多久?谁能吃到更多?谁又会被饿死?
狼烟四起
上周,奥克斯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手机发布仪式,掀起了国产手机奋力狙击洋品牌新进攻阵势的启幕。
如此高调,奥克斯当然是有备而来。此次发布的10款多媒体手机,均为像素高达130万—400万、带U盘和SD卡的摄像手机,其中电视手机和图像编辑手机,在国内企业中尚属首家推出。其市场总监李晓龙更是承诺今后将“不做不带摄像功能的淘汰产品”。显然,中高端市场是其发力点。
与奥克斯的高调相比,深圳华为似乎有些沉默。新闻发言人傅军告诉记者,这并不表示华为没有行动,事实上,在获得牌照后华为已经启动了相关工作,华为会把目前在海外销售的手机拿到国内市场上来卖,接下来还将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另一家首次获牌企业也不甘落后。江苏高通总经理杨志坚在获得牌照后公开表示:“说句实话,我们在手机研发上的能力已经超过不少拥有手机牌照的厂商。”一幅胜券在握的姿态。
“利用5年的时间,达到国产品牌前三位”,是海信对外宣扬的目标。对已经拥有CDMA牌照的海信来说,GSM牌照的获得就如猛虎添翼。“在现有30000平方米的移动通信终端生产基地,以及投资5个多亿购置的先进制造检测设备的基础上,海信计划新增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手机生产线4条,形成年产300万台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手机的生产能力。”海信通信公司总经理刘国栋对外宣称。
被看作此次入围黑马的大连大显泛泰也没闲着。早在2003年6月就与韩国泛泰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的大连大显泛泰通信有限公司,计划在3年内形成1000万部的产能。
过剩之忧
据了解,此次核准的5家企业,将新增手机年生产能力约1100万部,这意味着每家公司年生产能力约为220万部。此前有专家推断,最后获批准的企业数不会少于10家,照此推算,今年仅新拿到牌照的企业,年生产能力就有望达到2200万部。
然而,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4年,我国全年共生产手机23344万部,销售23037万部,还有约300万部的手机未能销售出去。
显然,在年产23344万部的基础上再加上这2200万部,还有那些没有得到牌照的贴牌企业大约1亿部的产能,即2005年将有3.5亿部手机被生产出来。而按照2004年中国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5.9部和中国人口13亿来计算,如果2005年全国人都换上新手机而且只买国产的,消费量也才3.4亿部,还有1000多万部的剩余。而事实上,所有人都换手机根本不可能。
就此看来,2005年手机产能过剩问题似乎相当严重。
更为严重的是,国产手机正面临市场份额“全面失守”的危险。2004年,国产手机比重由一年前的超过58%,陡然下滑到年底的37%。2005年第一季度,本土企业在自家门前败势愈显,据最新统计,目前国内市场手机销量前三名已被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牢牢占据;大搞“窝里反”的国产手机制造商依然没有话语权。
迎难而上
“2005年才是国产手机真正的寒冬。”波导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茂余这样说。
显然,手机业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关。在分食者如潮涌般袭来时,谁能“吃”得更多,谁会消化不良,谁会被饿死,没人敢妄下结论。
“我们是嗜血的狼,不会被任何敌人吓倒。”“待狼烟点起时,我们即将投入战斗。”奥克斯发出这样的誓词,誓词中有一种拼杀的味道。
“其实,还需客观看待产能过剩,一般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也是暂时的。”长虹工作人员朱先生这样告诉记者。他认为,在竞争过程中还会有一部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退出市场,“所以,产能过剩也并不如想像的那样严重。”国产手机的积极性不会轻易被打消。
“部分厂商的毛利甚至还保留在25%的高位,百万像素照相手机的利润空间也还在500元以上,利润空间的存在也意味着降价空间的存在。”他分析,“在今年会出现更猛烈的价格战风暴,如何把握就看各企业的生存之道了。”
奥克斯新闻发言人黄江伟对于产能过剩的看法是,尽管公司提出确保完成内销300万台,外销200万台的发展计划,但是具体实施还是以销定产,不会盲目进行生产。“我相信大部分厂家采取的也都是以销定产。”
眼看着国外品牌强有力的“研发和供应链”加上改进的营销策略,国产手机想要抵御显得相当艰难。
黄江伟向记者分析,国内企业要在研发、渠道、价格、服务等方面苦练内功、抢出奇招。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将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淘汰出去,以免出现有人恶意搅局或者影响国产手机形象;其次,各企业要联合起来,树立起国产手机的整体品牌;最后,要加强研发,并调整好研发和消费者的关系,真正摸清消费者的心理,达到研、产、供、销和谐发展。(记者 祝慧 曾业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