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别了,福利分房

2013年11月08日18:01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福利分房 炒房者 1980年 招拍挂 希望房价 1998年 投资性购房 经济适用房 平抑房价 意见

市场、保障并重时代:月租每米1元,廉租房圆了我的安居梦

在房改过程中,不仅福利分房制度寿终正寝、住房商品化的时代被开启,一个住房保障的时代大幕也正徐徐拉开。

与享受福利分房待遇和购买商品房的人不同,2008年6月,湖南长沙的“低保户”、“无房户”阙女士通过入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圆了自己的安居梦。这批廉租房租金仅为市内住房租金均价的十分之一左右。根据长沙城区的房租均价换算,廉租房月租金为每平方米仅1元多钱。

“我租住的17平方米房屋每月还要200多元,而40平方米的廉租房房租和物业费加在一块都不到100元,我的经济压力要小很多了,廉租房圆了我的安居梦。”阙女士感慨不已。

保障住房的建设并非坦途,在寄希望通过社会保障房来圆梦的人群中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和幸运的阙女士不同,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沈大姐一直都盼望能够买一套经济适用房,但等待多年至今未能如愿。沈大姐告诉记者,她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在3000元,根本买不起商品房。目前一家三代挤在一间不到30平米的平房里,正在上中学的孩子常年住校,一到假期就只能到亲戚或者同学家暂住。

“我的家庭收入就这么多,刚开始有经济适用房的时候,买的人倒是不多,不像现在这样还得拿号,有收入证明就能买,可就连那时的房价我也买不起啊!现在好不容易能勉强攒够买经济适用房的首付了,可关系托了不少却还是拿不到号啊!”一说起房子的事儿,沈大姐显得特别忧伤。2005年记者曾亲眼目睹许多中低收入家庭为了能够购买到一套经济适用房,在北京丰台区“三环新城”的经济适用房售楼处支起十几个帐篷苦苦等待放号。在排号人群中有的人甚至已经在帐篷里住了一个多月,本报曾专门报道过这一场景。

一方面是苦苦等待保障性住房实现安居梦的低收入家庭,另一方面,是由于审核把关不严,政策不健全,一些本不应该享受保障性住房的人士也从中获益,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开“奔驰”、“宝马”等名车的富人。这一现象在2005年引发了社会对经济适用房的广泛质疑,同时也引发了有关取消经济适用房的大讨论,可以说,争论为以后一系列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酝酿、出台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事实上,有关住房保障的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纳入到政府的议事日程,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该《决定》就首次提出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同时,首次提出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但由于受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制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保障性住房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僧多粥少”的局面也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2007年,政府开始全面审视这一问题并采取多方面措施致力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这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24号文)公布。24号文指出“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要切实加大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力度,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这一文件被认为是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重心的转移,标志着政府开始把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区分开来,同时,标志着从“重市场、轻保障”向着1998年房改政策“市场、保障并重”的方向回归。

“"24号文"的出台意味着,房地产业即将迎来新一轮调控转向:在完善"市场房"的同时,"保障房"临危受命。”顾云昌如此评价。2007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11月,建设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等七部门还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紧随其后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和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这一话题再次定调,至此,一个住房保障时代全面开启。

对此,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住房政策理念正在向民生转变,在强调住房市场经济属性的同时,更重视住房保障属性。“房改要向民生回归,住房市场要以民生为基础,而不能单纯是个逐利的市场。”郭松海说。

有学者预测,在对房改多年的反思之后,中国房地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宏观调控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在继续完善“市场房”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