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4月20日北京电(记者 郭思远)世界银行资助的一份新报告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挑战与机遇》为标题,对中国政府为促进电动汽车发展而制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以及为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进行了分析,十城千辆工程先在10个城市开展大规模试点,现已扩展到25个城市。报告还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驱动力
过去十年中,四大互补趋势的出现致使汽车驱动开始向电动化方向转变。第一个趋势是针对大幅减少机动车二氧化碳排放的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第二个趋势是国际社会对日益加剧的石油经济与安全问题的担忧。汽车电动化的第三个推动因素是交通拥堵的加剧,并导致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第四个趋势,即技术的快速进步,使电池技术水平已经可以满足电动汽车发展需要,并可在大众市场进行推广。
据行业预测显示,截至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占年度新汽车销量的2%到25%,比较集中的意见认为将接近10%。这一转变将导致汽车行业的整个价值链发生显著变化。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动计划的观察
2010年6月,世界银行组织了城市交通、电动汽车技术与政策以及环境方面的国际专家团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项目展开调查研究。该专家团队通过与北京、深圳的政府官员及该行业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对该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研究初期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规划的规模之大,使得中国准备好从汽车电动化中受益。汽车电动化将在以下四个领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战略意义: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城市空气质量;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等。
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十城千辆”项目,在十座城市进行大规模试点,大力促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其中主要以政府用车作为电动汽车推广的重点。2010年6月,该项目扩展到另外五座城市,并将普通消费者购车纳入推广范围。中国汽车行业以及高校在电动汽车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以电池与充电技术为主。新到电动汽车价值链催生了新的企业和业务模式,主要以提供基础设施、组件、汽车,以及与维护电动汽车生态体系相关的服务为重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从政策、技术和商业模式等多种角度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与全球其他项目进行对比,世界银行指出了中国在汽车电动化项目方面要继续发展所将面临的挑战。
政策:中国现行电动车政策主要是通过国家级和省级购车提供补贴来推广电动汽车。同时,中国还需要制定其他相关政策来刺激对电动车的需求,部署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的投资刺激。中国近期公布的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未来十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计划需要考虑制定一种均衡的方法来刺激需求和供应。
综合充电解决方案:由于电动汽车初期推广应用以公共服务用车为主,例如公共汽车/公共服务用车或出租车,中国的充电基础设施技术开发也一直以公共服务用车为重点。但随着私家车的推广,必须要开发电池充电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三种基本类型:智能充电、标准化/安全/可靠充电,以及联网式高压充电。
标准:中国尚未确定国家级电动车标准。而最先需确定是汽车充电标准。所有标准不仅要管理实体层面,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和电网标准。为了便于贸易和建立全球市场,从理想上说需要在全世界建立统一标准以实现成本最小化。
商业模式:电动车价值链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以提供基础设施、组件、汽车,以及相关服务为重点。由于电动车产业不可能无限期依靠政府资金扶持,因此所构建的业务模式必须在商业上具有可行性,能够承担充电基础设施的成本开支,并能从服务中获得收益来抵消基础设施的部分成本。
客户接受度:从长远来说,消费者只有在看到电动车的价值的情况下才会坚持选择电动车。即便日后电动车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权成本将有优势,但先期汽车投入依然明显高于传统汽车,而且电动车的投资回收期远远长于大部分消费者或商业车队所有者可以接受的预期。尽管租赁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必须建立电池的二级市场和汽车融资市场,才能确保租赁市场的可行性。碳减排效益:中国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以燃煤为主的发电结构一时难以改变,目前中国电网碳排放相对较高,预计这种状况会持续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必须制定一个新的、力求减排最大化的框架,以全面实现电动汽车的低排放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