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每月谈: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 2015-02-26 10:09:00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人口 老龄化 趋势 经济每月谈

杨燕绥:

美国从进入老龄社会,他们是在五十年代战后就开始进入,但是美国到深度是今年,所以他用了65年,而中国用了25年,再把失业的、低收入的、早退休的都减掉,实际赡养比看老龄化,中国其实2007年社会喊出了“民工荒”,当时就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了,实际赡养比统计赡养还要快,这是由于政府准备不足导致的,所以中国的速度从几个角度都是最快的。

当然这也跟我们的生育政策和人口结构政策滞后,我们长期把计划生育理解成一孩家庭,其实西方很早就计划生育,马寅初提出间隔性的生二胎就是计划生育,所以计划生育不等于一孩家庭,我们这一点有点滞后,中国的计划生育应该是1995年结束,那个时候到现在如果能保持1.5-1.8,生育率人口结构现在应该还算合理,当然这个是比较滞后的。我们只注意人口总量,没有注意人口结构。所以关于结构问题的滞后也是导致中国速度加快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特点是看看两代人之间的和谐,中国老年人赡养负担是非常重的,统计赡养负担非常快,没有做好准备就上来了,实际赡养来看,失业的、早退休的太多了,也导致赡养负担承受不了。

2015-02-26 11:20:16

杨燕绥:

第三个特点,老年人口购买能力不足。老年经济银发经济非常需要老年人口的购买能力,但是老年人口购买能力不足,为什么呢?从数据来看,衡量这个问题,国际上用从0岁到90岁,看这一个年度里谁在消费,我们看到蓝色这条线是美国,因为它刚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是25岁到70岁的人形成一个消费高峰,先行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德国、日本、瑞典这些国家,你看看他们谁在消费,其实是50岁到80岁的人在消费,老年人口消费落拉动经济,其实他们这都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他们是有备而老的。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我们看到现象非常糟糕,我们希望下一次人口普查的现象比这个要好。从0岁到90岁的人,中国人谁在消费呢?第一个高峰是12、13岁的人,显然是教育配置不公,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地付出附加费用。第二个高峰是最不象话的,就是30岁的人把基本上三代人的钱都花在这个点上了,显然是为了结婚买房,一个美国人跟我说,在中国结婚已经不代表幸福,而是代表房子的平米。如果住房政策不健全,会引导畸形消费,然后影响整个消费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其实是一个癌症,三十岁花这么多钱,确实是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癌症的状态。它导致中国的劳动人口不消费,甚至低消费,所以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危害性大家都可以想像,竞争力从哪里来。第三个点是70岁,显然是老年人,中国推行了全面医疗保险,这个点还不太高,更糟糕的是70岁以后,医生会说,别看了,回家养着吧,从消费上一万到不足两千,形成了严重的老年人口消费不足,就决定中国银发经济的常态下消费不足。最后到临终去世,你看消费又翘尾巴了,中国人是薄养厚葬,临终慰藉和墓地费用比较高,这个线来看是畸形怪状,非常不好。非常希望中国在下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终能够看到这条线有所变化。

为什么导致老年人消费不足?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大龄人员就业参与率不足,由于五险一金和其他各种杂费让企业负担太重,迫使企业让老年人早退休,我们形成现在女性到40多岁就出去了,所以到了60岁,女性还在就业的参与率已经不到20%,男性到60岁参与就业也不足50%,所以中国一个极端的现象,正规市场越来越小,大家跑到非正规市场去了,我们管这个叫先搭公共便车,然后下车打草搂兔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庭要破产,小家庭先小康,最后锅里没水没饭了,碗里也没饭了,这是很大的社会风险,说明我们就业市场和养老金市场治理都有些问题,才导致这样一个极端的现象,这也就使我们的大龄人员就业不足、养老金资产积累不足。

2015-02-26 11:22:49

杨燕绥:

关于养老资产的积累状况,国际上评价的方法是从三个角度,第一是转移支付,你作为一种权宜,你交费了,老了年轻人养你,转移支付。第二,自己劳动经营收入。第三,资产积累,就是老年的财产性收入能够获得资本利得,是从这三个之间的比例来看的。倒数第二个国家是表现最好的,这是美国,各自1/3,这是进入老龄社会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国家2010年人口普查问了一下这样的指标,老年人的收入是非常糟糕的,49%的人说靠家庭供养,5%的人说继续领低保,24%的人说有政府的养老金,20%的农村老人说靠自己的劳动,随着城镇化,这20%慢慢的也就少了,所以年轻人就变得非常可悲了,49%在家里养老人,还有29%出去养别人的老人,将来年轻人的税和费会超过他们收入的70%,这就是现在日本年轻人对日本没有信心的问题。但其实我们的老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农村老人应该有土地,我们城市老人应该有房产,这些存量怎么能变成流量,流量需要大金融,在流量当中增加他们的财富而不是剥夺他们的财富,这是中国能走出未备先老的唯一途径。进入老龄社会的时候,2020年的时候中国应该做到养老保障全覆盖。但是养老保障有四大指标的,要做到养老金能覆盖上一年度的消费支出,就是老百姓平均上年度花了多少钱,那是实打实花的钱,养老金必须覆盖,否则社会就有危机。至于个人退休前收入最理想的是70%以上,国家这部分到底有多少?政府要承担多少,参照系怎么办?现在都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股脑地让政府发,发多了还是发少了,没有标准,剩下个人储蓄怎么办?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存在问题。第二是持续的医疗保险,其实到最后退休,还要承担医疗费应该不超过10%,因为按世界卫生组织一生个人承担不超20%,退休的人不应该超过10%,那90%,基本医疗做多少,商业做多少,怎么能实现这个目标?第三是居住,其实30年我养房,年轻的时候买一套房产,让老百姓都有一套房产是个战略,到了高龄失能阶段,房养我,到了高龄阶段拿养老金买服务是不可能的,这涉及到老年人的财产跟年轻一代劳动之间的价值怎么对等的问题,所以房产非常重要,政府的住房政策应该是助贫租房、限价买房、允许投资买房、抑制投机,但中国有点颠倒。后边是高龄护理,这里就要关注服务需求、服务供给和购买能力之间的平衡,这是有四大指标。这些问题中国在2020年的时候都没有解决,甚至到今天也还没有解决,正在努力。我们到十八大才提出了全覆盖,差距很大。所以为什么说倒计时策略慢一拍。老百姓感觉到未备而老,就是从这而来的。

2015-02-26 11:26:50

杨燕绥:

其实按照老龄化的时间表,我们看西方国家,到了进入阶段,他们都完善了制度,到深度阶段调结构。调结构就要完成公共品、准公共品,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现在结构是非常不清晰的。刚才金所长讲到个人帐户,我觉得这里是非常基本的概念错误,社会保险如果作为养老保险第一支柱,这里就不应该有个人帐户,个人工资8%拿出来是社会保险,缴费还是税应该明确,但是如果太高把它劈开,而个人帐户完全是另一套运行机制,现在把基本保险里缴一个个人帐户,一会儿做实一会儿做空,其实是概念上的错误,反倒把中国发展真正个人帐户受托人制度养老金市场的时机给耽误了。

从延退一个问题看中国老龄化和社会差。其实延迟退休从其他各国来看,他们到这个时间表上该做什么做什么,都做完了,中国已经慢了一拍,为什么现在还这么难?我们看到它的社会差,第一是时间差,整个政策滞后,倒计时策略慢一拍。第二是理念上的差距。其实刚才我给大家看了这个数据,领养老金和退休其实是两个问题,因为什么时候进入劳动力市场,什么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这是个人行为地不是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是规定领全额养老金的时间,这是代际平衡,这是收支平衡,在这个基础上早扣晚增,这是一个机制问题。

2015-02-26 11:29:32

杨燕绥:

中国到现在把领养老金的时间和退休时间是捆在一起的,一些不想退的人也得退,一些实在延不了的人,或者都坚持不了领全额时间又不能早领,完全缺乏弹性的政策是不可能应对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不能是这样刚性的。所以其实建养老金早减晚增的机制是政府要做的事,而不是延迟退休问题,延迟休是自主的问题,什么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是自主的问题,对弱势群体可能有一点保护,说不到40岁要提供一些失业补偿等等,这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我们的理念,从基本概念,个人帐户应该放在哪儿,我认为就是概念错误。到底延迟领取养老金还是延迟退休,退休谁决定,一些基本概念应该澄清。我们现在政策差非常大,我们现在检讨一下,所有的政策都是助长早领的,早领养老金的人是绝对合算,搭了便车再下车打草搂兔子谁家都合适,就是大锅没饭了怎么办,我们现在所有的政策都是鼓励早退休的。如果有人希望晚退休其实是吃亏的,老百姓也不傻,为什么要晚呢?二是忽略个人帐户制度建设,原来把它搁在社会保险里不伦不类,现在这次并轨了,又把8%捆到社会统筹里,个人帐户暂时又空白了,其实只有个人积累才能激励人们延迟退休,看看我给大家的时间表,那些国家领养老金的时间还超过法定时间的国家一定个人积累是见效的,因为大家做贡献是有限的,如果能在个人帐户里积累,我多干一年就能有几万养老金增加上来,谁都不傻,所以其实个人帐户作为准公共品的激励作用是非常重的,但是我们为什么忽略。前二十年就忽略,不伦不类,这次并轨完以后怎么办?这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实打实的个人帐户,没有人愿意延退,因为他多干了不见效。第三是大龄人员就业难,大龄人就业能不能不交住房公积金,能不能不交生育保险,给他三个胆儿也生不出来,为什么还要交,大龄人员就业,他从重体力的企业里出来,能不能对门就是养老服务业?这个桥谁来搭?这一块政府准备不足,很多相关政策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大龄人员就业难,养老服务没人去。大龄人员应该从重体力出来、从远距离出来、从全时出来,让他离家就近的近距离,而且可以选择时间,按小时交社保费,把这个桥搭好,他们可以做养老服务业,可是如果没有这个桥,我认为讲延退、养老服务业都是空谈,这些其实都是政策差。

2015-02-26 11:30:52

杨燕绥:

文化差,五十年代三个诺贝尔奖说了一个问题,人在老龄化的常态下要学会终身自立,老一点依赖政府,一老点依赖孩子,养儿防老、回家看看都是不足的,终身自立的文化中国真的很缺乏。

2015年养老金并轨提高了工资基数,新旧制度形成自然的待遇差,老制度不延领,新制度必延领,这是中国延迟退休不可多得的时机,这个时机如果再不抓住,我们将会面临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

银发经济的发展战略。其实银发经济取决于社会稳定、经济发达,老龄化和现代化是关联的,银发经济的内涵,这种常态反映出的内涵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到了银发经济也就进入了消费,你就要关注老年人的消费,不管是孩子出钱还是自己出钱,老年人的消费很重要,这个拉动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关注老年人口的需求,老年人服务的供给,还有老龄人口的购买力,按有效需求才能形成一个平衡,这三者必须同时研究。

最后归纳银发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这样两句话,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以提高老年人的购买力,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以提高他的生产力,这样才能在老龄社会常态下代际平衡。

如果说是一个有希望的老龄社会、绿色的银发经济,我们要关注老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老龄人口的经营就业、老龄人口的投资能力、老龄人口的纳税能力、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当然我们中心也正在投入研究这几方面的理论,所以才能让大家看到,即使是老龄社会,它还是绿色的,一个小小的年纪,放着长长的杆子,看到远远的未来,这个未来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都是和谐的。非常感谢有机会把我们团队研究成果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非常希望老龄社会发展战略这两句话能够体现到我们的“十三五”规划中,这样我们还有五年要冲刺小康社会了,老龄化常态下实现小康社会,不关注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它可能会做空,所以非常希望这个思想能够进入“十三五”规划。谢谢大家。

2015-02-26 11:34:59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