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每月谈: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 2015-02-26 10:09:00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人口 老龄化 趋势 经济每月谈

魏建国:

非常感谢杨教授这一番充满激情、非常清晰的演讲,她的最关键的一句话,你们一定要抓住,那句话就是当前是我国推行渐进式退休老龄的最好时机,这个渐进式不是说明天就从60岁变到65岁,不是,我们可以三年增加一岁,五年增加一岁,比如今年60岁退休,五年以后61岁,再五年62岁,渐进式的,这个讲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四位都讲得很好,我深有体会,老龄化的问题,我是外行,以前我们搞经济每月谈,我们经常说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但是我们通过今天这个经济每月谈,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说,我们使外行人通过学习入了这个门道,而内行人比门道,看谁的水平高超,我也有这个体会,我自己是搞外向型经济的,但是我同时在中心里面是这个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我就是把这些思想、把这些专家,把他们的一些闪光的智慧在这个时候以最大的能力往中央报,把他们的观点整合起来。我们杨教授这个演讲做了这么好的介绍,也看到郝司长、金所长,还有吴主任讲的这些,实际上今天,我很少看到媒体能够到12点了还一直坐在这里,而且大家都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你们还不是接近银发老人,都是年轻人,所以你们一定有强烈的报道欲望,你们有很多要问的问题,我最后就拿20分钟,请媒体向我们台上的几位专家、教授、学者提问。有个要求,每人一个问题,不要多,第二,提问之前,自报家门,你希望哪一位专家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2015-02-26 11:37:25

路透社记者:

金所长您好,您刚才说到养老金缺口比较大,这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能不能给一个具体的估计,缺口到底有多大?谢谢。

2015-02-26 11:39:45

金维刚:

去年的统计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没有办法说,再一个,缺口是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我们现在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省级统筹来算的,我没有全国的数字,从统筹地区来讲,中西部地区缺口比较大,具体到每个地方差异性比较大。一个是当期的基金征缴和基金的支出,你要讲总体上的缺口,基金的来源,除了当期的基金征缴,还包括财政的投入,包括基金的收益。所以现在看是从什么角度讲,我刚才讲的是当期的征缴是有缺口的,我们有1/3的地方当期征缴是有缺口的。但是有缺口不意味着我们基金不能支付,我们还有财政的投入,财政的投入本身就是基金来源的一部分,另外你存在银行里面,购买国债也好,也有收益,也是基金来源的一部分。所以整体讲基金收支的缺口是讲大概念,才可能反映真实状况。我们国家社会保险,政府主办、政府兜底,应该说支付是没有问题的,就是说当期征缴缺口再大,都可以用财政的转移支付来解决当期的发放问题,何况现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累计结余了3.1万亿,基金本身有累计结余是可以动用的,每年都可以财政投入将近3千亿用于当期的转移支付。所以整体上讲,基金目前是能够确保养老金的支付,我讲的缺口只是就当期的征缴而言有缺口,但是整体上养老保险基金的收付是没有缺口的。

2015-02-26 11:40:21

经济参考报记者: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问题,您觉得这个机关事业单位的个人帐户以后会跟职工一样有做实的概念吗?还有个人帐户缴费以后,会对地方财政产生多大的压力?之前胡晓义副部长说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一是本身这个转化怎么理解,二是我们自己调研,地方上做实帐户包括统筹帐户,都是压力非常大的,您怎么看这个事情?谢谢。

2015-02-26 11:42:13

金维刚: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个人帐户是不是做实的问题将来会跟整个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帐户做实的调整是采取一致的政策,但是目前关于城镇职工个人帐户是否做实的问题还没有最后的决策。现在的制度首先是缴费,缴费以后至于是否做实,是下一步整体考虑的,我们现在只是出了一个决定,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出台了以后,再实行征缴,征缴就目前来讲,肯定当期征缴的都需要用于当期支付,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更多是靠财政,所以这一块当期肯定不会有积累的,很快就会支付掉。至于说将来个人帐户资金是做实还是不做实,跟企业职工那一块统一采取一致的方式。至于改革以后地方财政的负担问题,这个肯定是存在的,我前面提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主要是靠财政支撑,一个是涉及到公务员,公务员完全由财政供养的,不管是单位缴费也好,还是个人缴费也好,都要纳入到财政,个人通过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相应的把缴费的因素纳到工资结构里面,提高工资适当的是由财政承担,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异性比较大,特别是很多地方属于吃饭财政,所以肯定有些地方财政压力很大,但是解决这些问题,会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另外现在事业单位分类制度改革不到位,如果将来分类改革到位以后,公益一类的就是完全由财政供养的这些,单位的缴费也是由财政来纳入预算的。另外,我们在职业年金方面,如果是财政供养的单位,单位缴费的8%是属于记帐式的,并不是直接缴费的,只是在将来退休的时候才兑现,这也是考虑到地方财政的压力,所以当期缴费的时候,尽可能减少这方面当期的预算和支出。

2015-02-26 11:43:30

经济参考报记者:

您刚才提到记帐的是说名义帐户制吗,还是怎么理解?

2015-02-26 11:48:15

金维刚:

单位缴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工资的20%,职业年金这一块按照8%来缴费,基本这一块是要直接缴费的,职业年金这一块如果是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是采取记帐式的,就是缴费的权益都记入到职业年金的个人帐户,包括利息,但是这个钱不是在当期就直接划到个人帐户,而是在退休的时候一次性做实,一次性兑现后期的待遇。

2015-02-26 11:49:25

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老师:

特别感谢刚才四位专家的演讲,都特别受启发。我对这个领域还不是特别熟悉,但是我想提一个问题,提给郝老师。郝老师最后提的几个建议非常好,其中有一个,提到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作为支撑,而且郝老师给了一个比例,我也非常同意,从目前我个人的体会,包括一些观察,我发觉这几个方面可能都非常重要,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但是我感觉,可能中国和西方不一样,社会、文化、人的观念,包括目前居家和社区以及机构提供的服务设施的基础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除了您说的这个比例以外,我的问题是,这三类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之间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相互配合的方式?比如说我希望把我父亲、岳父都到我们家,长期也好、临时住时间也好,但是他就不愿意来,因为他觉得这里没有老人聊天,他有很多问题,他如果住在家里,如果我们离他比较远,我们又很不放心,然后社区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个比如说午餐或者晚餐的服务,又很成问题,大家都非常纠结,所以我非常想知道,关于不同类型的提供者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配合或者协调,或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好?根据您的看法或者国外的经验,能不能介绍一下?

2015-02-26 11:50:21

郝福庆:

居家也好、社区支持也好,包括机构集中的赡养,还是能够提供相互支持。不管是居家还是社区,将来很多的服务队伍就是到社区去,就是通过社区的平台,深入到千家万户,给他们提供服务,而且我当时也讲过,过去我们都是提供传统的养老方式,比如说到家里看护,然后有什么需求,通过居委会、通过社区的草根组织把它连接起来,这个体系可能还要培育和发展,同时借鉴一些新的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和网络,或者家里可视的手段,看看家里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方面的情况,包括定期的反馈,其实有形和无形的网络,都可以连接起来,这是社区和居家层面。机构,我们也一直在提倡,比如说在农村,过去传统的敬老院,就是农村的五保户,现在都在变,我们提倡、支持这些敬老院走出去,覆盖整个的农村,就是你所在的乡镇,它变成一个养老的支持中心,通过你过去有这种传统队伍,因为在搭建的过程中,刚才说了人员不足,有的机构有这些经验,通过这些机构,形成网络支撑。可能将来我们的福利院,很多城市的养老机构,慢慢也应该打破机构本身的概念,辐射所在的社区,对很多的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支持,甚至上门直接服务,打破围墙的概念,这些支持还是有的。

2015-02-26 11:51:48

阿思达克通讯社记者:

我问关于养老保险的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叫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里面有个反按揭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这个制度从提出到现在声音越来越弱,到现在基本上听不到了,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制度试点情况怎么样?是不是说不成功?另外,刚才吴主任提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又是一种新的制度,这个制度的试点进展,刚才说在青岛和上海正在操作,能不能稍微介绍得具体一点?如果想在全国推广的话,会不会有避免反按揭养老的尴尬?

2015-02-26 11:52:52

杨燕绥:

35号文件讲的是以房养老,没有讲反按揭,其实以房养老是个很广的概念,买两套卖一套,卖大房子换小房子,城市中心换郊区,这是很广义的东西,你说的反按揭,就是说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或者抵押给政府的公共机构,用这个钱支付养老金或者养老护理,其实这个看需求,美国做,是谁用得多呢?是军人、驻外机构,养老金积累不足,反按揭比较多。根据需求来看,中国最需要的是高龄失能老人,如果中国要做这件事,从需求看,最需要的是老龄失能老人,我们把它归纳为老龄、失能、有房没钱,这时候孩子也六十多岁,照顾不了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他也就不惦记那房了,怎么办?所以这是中国现在最需求的,针对这种需求,你要是真能做出反按揭,这里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房子的产权超出70年怎么办?这个问题还好解决,第二是房子的价值,我们这些年房地产价格波动太大,评值和价值怎么确定?这需要一个很好的界定机制。还有长寿风险怎么办?像美国有再保险,对长寿风险超过平均寿命以后的这部分政府要补贴的这样的反按揭的机构,不管是公共机构还是商业机构才能真正做。对中国来讲,最需要的是高龄失能老人,就不存在长寿风险,房产的使用权也不大,中国现在想做的最大的还是房产残值的定价机制问题,最需要的是这个群体,但是一些技术问题还没解决,所以中国没有做起来,商业保险下了文件要做,也面临这些问题,也没有真正做起来,这就是我看到的状态。

2015-02-26 11:53:41

金维刚: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我们部委层面上还没有取得共识,所以现在只是少数地方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国际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单独建立这种制度,多数国家还是把长期护理和遗老保险方面连在一起,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刚才提到国内进行试点的地区,目前只有青岛是单独提出来做一个长期护理保险来运作的,但是它的资金来源也是来源于医疗保险,相当于医疗保险的附加险。上海没有单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把护理的一些费用纳入到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所以就目前来讲,作为一个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青岛这种方式,它的资金来源还是来源于医疗保险,所以也不是真正作为一个独立保险来运作。现在相关部委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我想下一步随着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深入,将来在这方面如果能够取得一些共识,可能会由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来改革。

2015-02-26 11:55:01

郝福庆:

我做句补充,这个文出了以后,媒体做了很多解读,包括刚才的问题,社会上有很多误解,实际上那不是固定的政策,只是政策的试点,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不是说今天出政策,明天就能解决问题,需要探索,它只是一种试点,我们在政策方面提供一种可能性而已,不是说将来政府不管我们养老了,要用我们的房子养老,不是这样的概念,因为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家庭、社会、个人都有责任,那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2015-02-26 11:56:18

魏建国:

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超时了。我想,老龄化社会发展战略肯定在“两会”还是热门话题,只不过我们今天提前了,让在座的过了节以后有这个机会共同来研究和探讨,我相信今天我们的第68期经济每月谈开得很好,也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今天经济每月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5-02-26 11:57:01

   上一页   5   6   7   8   9   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