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美国财政悬崖的前景与影响/实录

2013年01月11日16: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悬崖 阶梯效应 生产增加值 美国财政 美国经济 美国国债 财政平衡 美国GDP 美国就业 美国商务部
路透社:

这么多年,赤字一直在减少,美国的财政计划对中国明年整个赤字方面的估算方面还是保持减少的趋势?因为要保持积极的姿态,肯定会持续扩大。这方面您怎么看?

  2012-12-18 11:07:02

贾康:

这个不好预判。但讲讲可能性,今年的财政赤字是8500亿,和去年预算安排是减少了500亿。同时官方有一个说明,中国有一个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一进一出,各个年度是有不平衡性,是要保持各个衔接保持平衡,基金增加或者是减少。今年在增加8500亿的同时,资金比较大的往外拨出支持支出,我们按同口径做了数量上的计算,比照上年的同口径,今年实际赤字规模是9200亿,比去年多出200亿。明年考虑到经济已经回暖,年度之间作调节的基金,它的数量下降也就1000多亿。

综合判断,最大的可能性,我个人推测明年的赤字规模会表述为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指导之下,依然表现为有绝对数量的,要有相应的扩张力度。比较大的可能性是数量级上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调,一下子超过2000亿的回调量,这是比喻说。能够达到回调1000亿的可能性都不是特别大,但我不认为明年的赤字规模表现会往上调。

因为我们过去看看自己的调控经验里已经有实践方面的验证,在经济回暖后,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引导到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淡出,在绝对量上会表现相对平缓的下调。不能说今年的8500亿比去年9000亿形式上有减少,但确实不作为主要方面。

明年欧元区相对明朗,如果说今年阴雨密布,明年欧元区应该是阴见多云。如果提建议的话,按7.5%来提目标,扩张性的力度应该适可而止。最大的可能性,我个人感觉赤字规模不会比今年提升,也不会明显下降,后面隐含的赤字率一定会相对明显的下降,我们已经从2%点几的赤字率,逐年调整到1%点几。赤字率的下降,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有淡出的意味。这是我本人作为研究者很粗线条的议论。

  2012-12-18 11:08:44

李德水:

刚才贾康同志的回答已经非常丰满了,超出了预期。

今天的会议,三位专家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有很高的理论高度,而且掌握了丰富、翔实的资料,从各个角度对美国的“财政悬崖”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趋势,对国际和我国经济可能发生的影响等等做了很精辟的论述和探讨。现在要说一个断然的、很准确的判断,谁也说不清楚。这些探讨、这些估计、这些分析都是很有道理的。

  2012-12-18 11:10:55

李德水:

刚才这位记者问“财政悬崖”是不是几个国家都有,就美国来说也不是经常有,所谓悬崖是小布什时代提出的减税政策,两次大规模的减税。和奥巴马时代也推出了临时减税2个百分点的政策。这些政策到今年年底就到期了,作废了,要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增资减收的政策到期,在美国的财政支出曲线上,到明年1月1日支出额突然下降,坐如悬崖,很陡峭,会下跌,伯南克也很形象地比喻为悬崖。

如果以后都是这个政策,就不会每年来一次,是这样一个概念。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处理得不好,几位专家都分析了,对世界经济、美国经济,特别是对美国经济本身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美国国会的预算办公室是一个中立机构,既不属于共和党,也不属于民主党,他们的测算,专家们介绍了,如果没有任何措施,听任其掉下这个悬崖,美国经济明年会出现负增长0.5%,要陷入衰退,9.1%的失业率,甚至更高。

这个问题是9月份做的,现在很多人认为它是保守的、乐观的,可能比这个还严重。把美国经济刚刚出现的复苏态势破坏了,美国今年的经济可以说在西方国家中是恢复得比较好的。一季度增长率2%,二季度是1.7%,三季度是2.7%,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经济现在有几个亮点,比如说房地产市场有明显回升,或者说美国房地产市场基本见底了,它的新房开工同比增长13.8%。房屋售价,9月份同比上涨了5%,10月份新房开工率达到了11%。房地产市场见底对美国的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和转折,因为这场危机刺激房贷、债券突破爆发的。

另外美国家庭的负债率在下降,2009年是100%,家庭的负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是100%,现在回落到87%,到比较正常的态势,所以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上升。从感恩节大规模、疯狂的抢购也看到一点,这样一种好的发展态势,如果因为“财政悬崖”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使美国重新陷入甚至是衰退,那是非常有意思的,值得关注,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是不可小看的。虽然说6000亿美元,但它还有负的乘数效应,避实击影响还大得多。

  2012-12-18 11:11:38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