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科技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实录

2012年06月15日09: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技 可持续发展
  • 潘家华:

第三,我们现在在能源效率方面,还有相当大的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工信部有关文件明确了我们“十一五”是千家企业,“十二五”期间是万家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管理、设备方方面面还有非常大的节能空间。

第四,消费者,刚才说到汽油,在北京豪华的汽车比伦敦、比巴黎多,如果我们消费者能够有一种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将这个理念付诸于实践的话,那么我们在节能环保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可能更大。不光是消费者本身,而且消费者的行为会反馈到生产供应商,如果消费者选择这样一些节能、低碳、高效的产品,那么一些粗放、高能耗、低效率的产品就没有市场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倒是真的建议或者企盼,我们所有消费者担当起我们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职责,使得我们全社会形成这样一个氛围,如果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话,我们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而且会实现得更好。

2012-06-08 11:30:24

  • 王毅:

科技的问题我补充两点,关于节能方面,第一,我们作为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需要制定我们的科技路线图,对此,中国科学院制定了十八个领域的科技路线图,我们不仅要知道今天,而要知道未来的路线怎么走。第二,把不同的技术结合起来,比如节能技术、环保技术怎么和智能技术结合起来。比如大家手里都有手机,我们如何把节能环保的信息跟手机使用结合在一起,在生产过程中也可以把智能技术同相关技术结合起来,这可能有助于我们提高节能环保的效率。在减排方面也是这样,我们现在讲要协同控制,比如我们现在要控制二氧化硫,要脱硝,这可能会增加碳排放,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以减少消耗、提高效率。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监管,说得很容易,做起来难,包括加强统计、监测等基础性工作。还有,我们说科学研究很重要,但是光有研究还是不够的,还是必须要跟政策、跟监管结合起来,路子不是我们研究出来的,也不是我们说出来的,而是靠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2012-06-08 11:30:35

  • 刘燕辉:

关于能耗的问题,我想从建筑和建房的角度回答一下。“十二五”期间肯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因为建筑领域是一个效能的大户,包括建造、使用和拆除全生命都跟能源有关系。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即有建筑的改造和新建建筑的建设都有能源指标,包括建筑一体化的实施,科技在里面都有很大的含量,如何保证建筑界的节能应该是很好的工作。

2012-06-08 11:30:45

  • 中国财经报记者: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请问潘家华老师,我们每天不管是开车还是坐地铁都是南来北往的,在北京感受得特别强烈,我们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时间都浪费在路上,是不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第二个问题请问王毅老师,最近财政部和中宣部也公布了绿色建筑的意见,您认为在财政方面、政策方面,以及我们以后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在推动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还有什么更好的措施和办法,能够让我们的政府和市场,以及社会资金发挥更好的作用?谢谢。

2012-06-08 11:30:55

  • 潘家华:

北京现在交通和时间成本上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一点是我们不希望去争取的。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要找原因,二要寻求解决办法。原因跟解决办法应该是连在一起的,第一,规划。城市规划,我们在理念和实践上都是按照功能分区,按照园区来建设,比如工业园区,园区是不准有相应的商业服务和居住设施的,这样一种理念就得改。我们的住宅小区,里面没有相应的就业设施,也没有相应的服务,学校、医院等等都没有。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规划中必须要做相应的调整,已经这样了,怎么办?我们还是有办法的,比如说中国的高校,它的特点就是围墙围起来的,一个高校动辄1万平方公里或2万平方公里,绝对是没有效率的,绝对是不方便的。在欧美这些高校是没有围墙的,我们也可以把围墙去掉。在我们居住的地方需要建设相应的就业、服务配套设施,这些是可以来弥补的。

第二,体制上的一些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文化管理体制,相对来说资源是比较集中或者比较垄断。在中国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文化体验设施,北京、上海,在一个省里或者在省会里,如果把这些资源相对分散一些,把北京最好的学校圈到离北京300公里以外,国外也有知名的高校,并不一定要集中在首都,首都的功能是政治文化中心,并不一定要成为教育中心。所以我们在体制管理上面也可以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北京的东单地区,不到一个平方公里的地区有三家全国最好的医院,那是当时在城市规模比较小、交通不是特别方便的情况下形成这样的格局是很自然的。现在我们的城市扩张了,我们现在的技术发展了,需求增加了,相应的我们就必须要加以改变,把这种相对集中的垄断的格局加以调整、加以破解,就不会形成现在的格局。

第三,基础设施的建设。强调公共交通,强调便捷。我们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坐公共交通,就是因为公共交通的拥挤和交通环境不是特别好,这就需要我们在进一步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上提高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使得我们坐公共交通也是一种享受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们现在地面上轿车的拥挤。我认为我们还是有办法的,事在人为。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原因,那么离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就不远了。谢谢。

2012-06-08 11:31:55

  • 王毅:

谢谢你的问题,关于城市化问题我补充两句。这实际上涉及三个层面。尽管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发展道路可能不一样,但总的来讲,城市要发展成什么模式,怎么去布局,整个发展方向是什么,应该明确,不能蔓延式发展。像北京把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起,将来肯定要拥堵,毫无疑问。以交通为主的发展布局同以多功能区为主的布局结果肯定不一样,如果说工厂都是环保的,都是环境友好的,为何非得分成不同的区,把工厂和住宅分开。社区规划也是如此,如果可以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服务都安排在通过步行就能解决,肯定对减少汽车出行。第二,整个城市交通是多种交通工具一起来运作的,所以这就涉及不同交通工具怎么样配置,特别是大城市,需要把公交优先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手段。第三才是车本身的问题,包括电动汽车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关于绿色建筑,我本身不是专家,可能我旁边的两位专家更熟悉,可以请他们来回答。我想说明一点,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仅靠财税政策是不行的。简单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所有的开发商都是希望花最少的钱,用的不一定是最好的环保材料,而用户也都希望住宅便宜一点,他们是不是愿意为节能环保绿色建筑付更多的费,这是最重要的。这说明,仅靠良好意愿是不行的,政府不能把节能责任全推给开发商,很多节能减排的工作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起来,当然并不是政府一定自己来做,他可以以其它一些运行方式,比如委托经营的方式,让一些中介机构来做。只有在行政手段的基础上配合相关的财税政策,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谢谢。

2012-06-08 11:31:58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