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科技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实录

2012年06月15日09:5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科技 可持续发展
  • 潘家华:

这个问题我来回应。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策问题,都是用来解决我们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手段。从经济学上讲,对碳税应该是有效的,排放贸易是在碳税对总量没有约束的前提下的一个承诺。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非常明确,碳税和排放贸易两种手段现在都在做相应的研究。这两种手段相应的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也正是因为这个时间的需要,所以现在在排放贸易的问题上需要进行相应的探讨和试点。你刚才提到欧盟的排放贸易,欧盟的排放贸易也是从本世纪初,经过三五年的时间,也是分阶段实施的。中国目前是在试点阶段,中国试点能够摸索一些经验,这更回到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二氧化硫的排放贸易,当时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采用这样一种经济、有效、低成本的手段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表明我们是有一种信念、有一种决心。至于你说的,是不是要与欧盟的排放贸易市场相连接,这不仅涉及到中国,也涉及到欧盟,也涉及到全世界的碳市场一体化的问题,所以这就涉及到更多的问题。就中国来讲,从学术界来讲,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明确的,就是需要有广泛的国际合作,以低的成本、高的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从方向上来讲,你提的这个问题应该是对的。

2012-06-08 10:52:19

  • 周大地:

我做点补充,碳市场的问题,特别是交易所来探索碳排放的交易,说明我们现在从金融界到各个地方政府,都想试探各种新的机制来推动低碳发展。但是从交易所或交易中心的运行上看,需要通过实践摸索。中国在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现在是一个强度控制目标下,怎么去引进碳交易市场的机制,可能我们先在一些城市或者是在一些省做一些试点。有可能我们逐渐试行在某些行业,针对某些大的排放企业或者某些具体的地区,先行进行这种总量控制的试点。然后再来看哪些比较符合市场机制的方法更加起效,这是要经过时间去探索。凡是国际上取得过实际成绩的,甚至是从理论上来讲有比较好的前景的,中国都愿意试一试,这是我们在气候变化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的一种探索。谢谢。

2012-06-08 10:55:04

  • 王毅:

我补充两句,现在我们回头看《京都议定书》,里面提了三个机制,其中排放贸易机制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只允许在发达国家间进行。假如说要在南北国家之间,在更广的范围开展排放贸易,就会出现所谓“碳泄露”,涉及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这样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国际机制,这个机制怎么做,我们可能在未来三年要谈判一个新的国际机制,怎么样在全球开展公平的碳贸易。排放贸易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没有经验,我想欧洲做了这么多年,应该有很好的经验,希望介绍到中国来,同中国更好地合作。

2012-06-08 10:56:55

  •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在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请专家介绍一下在城市规划方面具体用哪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012-06-08 10:58:27

  • 王凯:

过去30年中国经历了波澜壮阔城镇化过程,我们从1978年的中国城镇化水平不到18%,到去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过了50%,我们13亿人现在又一拨人。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按照最近的一些分析,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大概会达到60%,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大约达到70%,也就是说我们从过去农业人口占多数逐步向城市人口占多数转化。2030年70%是什么概念?到那时中国差不多是15亿人,我们将有10亿人在城市,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在这么大的变化过程中,怎么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很重要。从我们城乡规划的发展研究角度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要从城市建设的标准上有所控制和引导。比方说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建筑能耗等方面要采取比较严格的集约利用标准。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土地利用标准。近年来大家对城市规模的扩张,所谓的“摊大饼”有一些看法。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有很严格的技术标准。今年特别颁布了一个新的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就是每一个人,不管是农民还是现有的城市居民在城市里的占地大概的标准幅度是65-115平方米/人之间,其中包含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也包括我们所需要的绿化、公园等方方面面的用地。二是在布局上,应该走一个更加紧凑的道路,包括我们每平方公里的建筑密度,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要适度。中国总的来说还是人口多,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三是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手段上,包括我们严格人均用水的标准、在水的循环使用上多用中水,在设施的完善上控制跑冒滴漏等措施。还有微观层面,就是建筑,包括我们在水的利用上,严格用水的标准,在水的循环使用上,在水的跑冒滴漏的一些技术措施的控制上采取一些措施。还有微观层面,就是建筑,包括绿色建筑的设计、绿色建筑的建造。按照建设部的要求,到2020年要完成对现在大部分建筑进行改造,我想这是主要的几个方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实实在在的走一条健康可持续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谢谢。

2012-06-08 10:59:12

  • 德国世界报记者:

我问一个关于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现在的收入很快,提高1.7%的增速,我们看材料,从城市总体来说,城市化速率比原来想象的更快,好像不是1.7,你能不能谈谈这样快的的原因是什么,对能源消费和低碳有什么影响?第二个问题,现在中国经济好象有很大的压力来提高GDP速度,你们担心不担心这样环保部门还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2012-06-08 11:13:22

  • 潘家华: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快车道上,实际的城市化速率是超出了我们五年规划的预期性指标。我们“十二五”的规划指标是将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到2015年的51.5%,但实际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在2011年年底,我们的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1.3%,接近于2015年的水平。快速城市化显然是需要比较高的能源消费的需求,随之带来相应的环境压力。因为城市化需要有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所以能源消费的增长是必然的。这个必然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如果这些城市基础设施一旦到位,新存量就不再需要,比如现在的欧洲、日本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了,所以这只是时间上早和晚的问题。如果我们快速城市化,能够在短的时间里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城市化的话,我们名义需求的增量峰值很快出现,就有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住分散,能源消耗更高;如果人口相应集中到城市里,实际上还有一个节能和推动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化长远来看还应该有节能的效果。对我们现在快速城市化,节能、环保这两个指标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是作为一种刚性的约束指标,应得到非常严格的贯彻执行。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现在尽管这么快速的城市化,能源消耗的增速是远低于这种城市化速率的,也远低于经济增长速率的。关于你说现在经济较稳增长,由于中国这样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阶段,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还相对比较低。人们的预期是需要有一个适度的比较高的经济增长的水平来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保障我们能够巩固脱贫的成果、完成脱贫的攻坚任务,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必要的,这并不意味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于环境的评估和监测,应该说现在都是非常到位的。现在环境保护部门也是非常强势的部门,也是因为社会的认同,使得我们现在环境保护相对于以前来讲,应该是更加顺畅了。

2012-06-08 11:19:30

  • 潘家华:

有可能看到现在有些项目,比如水电项目现在批复了一些,水电项目很有可能对于局部的生态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要看到,水电项目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对于化石能源的替代,对于生物质能的替代,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对于所有的项目在针对环境进行评估以后,要把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它对我们的经济的促进效应发挥到最大。

2012-06-08 11:19:31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