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航天工程:天文专家的“嫦娥奔月”生活

2010年10月08日11: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卫星 环月轨道 绕月 嫦娥二号 椭圆轨道 天文专家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未来,"探索空间科学的长远方向"

    "参与嫦娥工程,一方面让天文观测的技术与设备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学习和借鉴了很多航天领域的工作方法。"洪晓瑜如是说。

    在上海天文台嫦娥二号VLBI指挥中心内,"北京,上海报告"、"上海跟踪正常"、"北京明白"、"完毕"……这样的口令声此起彼伏。洪晓瑜告诉记者,这套调度、指挥语言是从航天系统中学习的。

    "以天文知识做航天工程,当然要按照航天领域的规矩来操作。"洪晓瑜说,"不过,也要保持天文研究的探索、创新精神。事实上,这样的合作就是两种学科文化的交叉融合。"他介绍说,天文研究的优势就在于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科研队伍素质很高。在世界范围内,天文研究也是一个非常开放性很强的领域,能够实现各种信息与数据的共享。

    从地面迈向天空,到渐渐走近月球,继而迈向更远的宇宙空间,科学的力量让人类文明的步伐越走越远。

    "航天工程本身是一项科学探索,应该以科学目标为牵引。"洪晓瑜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研究领域的资源,集中各自的优势力量,为国家乃至人类的科研发展作出贡献。"

    "科学家要探索、预测未来。作为天文学家,就是要探索空间科学的长远方向。"洪晓瑜说,"空间科学要有大的发展,月球探测只是初期的一步。而天文专家参与探月工程,可以得到很多科学研究的数据,为我们将来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天体,开展火星、金星乃至更远的宇宙空间探测做准备。"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