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与之相应的风险也更大
“‘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即将赶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中国探月工程一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9月27日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透露,即将发射升空的“嫦娥二号”卫星只需不到5天时间就能到达月球。
根据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长远规划,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一期工程为绕月探测,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二期工程为月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对着陆区进行精细的就位探测与月球车巡视勘测;三期工程为月球采样返回,在着陆区进行就位采样和巡视钻孔取样,样品返回地球后开展系统的高精度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欧阳自远说,作为“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正在实施的是月球探测二期工程。而“嫦娥二号”是二期工程的第一颗卫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期工程的“探路者”
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月球探测卫星,在经历了495天的在轨运行后,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这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是取得了圆满成果的坚实的一步。”欧阳自远说。
作为力推我国探月工程实施的科学家,欧阳自远自豪地说,“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精确测控、精密变轨、成功绕月、有效探测、取得成果”的一系列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探月工程一期的工程目标和各项科学探测任务,并获得了大量的探测数据。通过对月球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海量数据的处理,获得了迄今为止国际上变形程度最低、位置精度最高、图像色调最一致和空间覆盖最完整的全月球影像图,以及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维月球地形图,建立了月球影像数据和激光高度计数据的处理方法,获取了月球表面某些元素、矿物的分布图,全月球四频段微波亮度温度数据和独特的近月空间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离子数据,并在卫星撞月前获得了高分辨率的1469千米撞月路径的月面影像图,“这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推动我国月球与行星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欧阳自远介绍说,“嫦娥二号”原本是个备份星,在“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任务就像是一期工程向二期工程的一个跳板,既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的许多成熟技术,又根据任务目标的不同,增加了很多新技术,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探路者”。相比“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与之相应的风险也更大。
欧阳自远告诉本刊记者,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卫星将作为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三号”实施月面软着陆、开展着陆器就位探测和月球车巡视勘测的“先导星”。在科学上,它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多个候选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的技术风险。为此,“嫦娥二号”相对“嫦娥一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