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航天工程:天文专家的“嫦娥奔月”生活

2010年10月08日11:16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卫星 环月轨道 绕月 嫦娥二号 椭圆轨道 天文专家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参与,"以天文知识做航天工程"

    我国在2004年启动探月工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测控技术是发射探月卫星的瓶颈之一。不过专家发现,"作为天文研究的VLBI技术正好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因此,我们就以天文知识做航天工程。"洪晓瑜如是说。

    VLBI技术,在国际上主要用于天文研究、天体测量和测地学,有时也用于对深空探测卫星的事后精密定轨进行科学研究,它主要是使几台射电望远镜通过干涉的方法联网同时工作,使其测量精度或测量分辨率等效于一台巨型望远镜。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由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北京总部、昆明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的4台大型射电望远镜和上海VLBI数据处理中心组成的中科院VLBI网。

    "通过发挥VLBI技术的精确测角优势和USB(航天测控网的S波段测距和测速系统)测控体系的测距技术,可以为探月卫星测定精确可靠的轨道。"洪晓瑜说。

    然而,要把天文观测系统运用到对人造卫星进行测轨的航天工程,挑战很大。为了适应航天工作的要求,VLBI测轨分系统的科研人员做了很多创新性的改进,在嫦娥一号探月任务中,VLBI技术通过光缆将4台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的信号实时传送到上海VLBI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复杂的计算和对各种误差进行修正,做到了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数据信息处理,实时将处理好的卫星角位置信息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VLBI网在嫦娥一号发射之前还做了很多演练。如2006年5月,我国VLBI网参与欧洲空间局的绕月卫星Smart-1的探月任务,进行测控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也得到了亲到上海蹲点的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的充分认可。

    "嫦娥二号再度探月任务中,VLBI技术不仅提高了精确度,而且还在可靠性(包括无线数据发送、后勤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改进。"嫦娥工程VLBI测轨分系统总设计师张秀忠介绍说,同时"在数据处理方面也采用了很多纠错技术,以新型数字设备取代了此前的模拟设备,使测轨数据误差有了数量级的减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