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专项2014年度拟立项课题择优指南(第三批)

2013年09月25日09:2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水专项 课题申报 在线管理 mep 预算书

12

洱海流域

4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一、概述

本课题是“洱海水污染防治、生境改善与绿色流域建设技术

及工程示范”项目下设课题之一。项目的目标是:选择洱海作为

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通过集成研发水污染防治与富营

养化控制理念、整装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形成我国此类湖泊

水污染防治的成套理论与方法。通过研发和集成,实现以农业面

源污染控制与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核心

技术突破。以重污染湖湾-红山湾(10 Km

2)及其相应永安江子

流域为科技示范工程区,开展系统控源、清水产流机制与入湖河

流治理、水体生境修复、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体系构建,实现红

山湾水质显著改善,水质主要指标提高一个等级,展示在我国湖

泊富营养化控制领域有显著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建立以奶牛养殖

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为核心内容的产业化基地,以“政府牵

头、企业主导、科学家支撑、全民参与、综合治理、科学开发”

的新思维,创建我国湖泊水污染防治新的体制与机制。本课题主

要针对洱海流域水旱轮作、分散养殖两大农业源污染突出问题,

结合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的新变化、新特点,以“种养一体化、

废物资源化、科技产业化和应用规模化”为指导思想,以控源、

增汇、净化为整体设计思路,通过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的研发、

集成与规模化应用,促进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洱海流域农

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全面应用奠定基础,为洱海水质改善做出

贡献。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在“十一五”水专项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基

础上,通过技术、管理和政策的整装集成与验证示范,构建适合

洱海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套技术体系,建立多方参与、协

同推进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并在洱

海流域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有效削减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

荷,为洱海水质改善做出贡献。

2、主要研究内容

(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集成

针对洱海流域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兼顾当前

农业结构及经营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低污染、低排放的

农业清洁生产、分散养殖污染减排、种养一体化农业废弃物循环

利用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整装集成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制定操作规范。

(2)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研究与示范

系统调研洱海流域农业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状况,详细剖析

不同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制定基于农业生产

布局和生态功能定位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并在洱

海流域开展应用示范。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模化运行机制研究与示范

针对洱海流域农户总量大、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业面源

污染防控技术难于规模化应用的难题,探索创新多方参与、协同

推进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组织模式、管理机制和政策保障

措施,研究建立适合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规模化运行机

制,并开展应用示范。

3、考核指标

(1)形成2-3套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及相

应的技术操作规范,包括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分散养殖污染

减排技术体系、种养一体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体系等,所

开发的技术体系在示范工程中的农业面源氮、磷污染负荷下降达

30%以上。

(2)提出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化运行机制建议,完

成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方案,并被地方政府采纳。

(3)在洱海流域全面示范应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

体系。其中,农田示范面积达10万亩以上(主要集中在水旱轮作

区),奶牛粪便资源化利用量达60万吨以上,洱海流域农业面源

污染负荷削减20%以上;选择1-2个实体进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规模化运行机制试点,参与农户达到500户以上。

(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其中授权2项以上;培训

农民和农技人员5000人次以上;培养研究生10人以上。

4、课题实施年限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中央财政经费投入不超过2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

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1,地方配套可由地方财政投入及企业融

资等方式实施。

6、其它要求

申报单位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拥有相

关领域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稳定的学术团队。鼓励采取中央

与地方协同创新的工作模式,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