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
独联体军人首次“参阅”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乌克兰、土库曼斯坦9个独联体国家阅兵分队陆续入场。
这是独联体国家军人自苏联解体以来首次参加红场阅兵式。观礼台上,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向自己国家受阅部队鼓掌致意。
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2700万苏联人因战争死亡,其中将近867万牺牲者为苏联红军。(胡若愚)
北约部队首次现身红场
默克尔8日晚飞抵莫斯科后说,胜利庆典邀请是巨大荣誉,德国领导人能够接到邀请,并非“想当然”,显示两国汲取历史教训。
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法国总统萨克齐原定出席,因希腊债务危机临时取消行程。美国总统奥巴马因日程冲突没有接受邀请。
不过,美国、法国、英国和波兰派部队参加阅兵,组成反希特勒同盟成员国阅兵方队,由波兰三军仪仗队打头。
这是北约国家部队首次出现在红场阅兵式上。法新社称,这一刻有“巨大象征意义”并显示近段时期俄波关系、俄美关系回暖。 (胡若愚)
“白杨-M”型车载导弹
有“神鞭”之誉。不仅能以超音速和弹道导弹轨迹飞行,还可在大气层中自由改变飞行轨道,按所需高度和轨迹进行纵深机动,能精准地摧毁洲际弹道导弹目标。具有超强的机动能力,能够避开对方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
“铠甲-S1”防空系统
据说全球“独一无二”。装备12枚射程为20公里的地空导弹和两门30毫米口径的自动火炮。可同时发现并跟踪20个目标,既可在固定状态下,也可在行进中对其中4个目标实施打击。最独特之处,是能够自动选择使用导弹,还是高炮来摧毁目标。
■ 观察
俄借阅兵展示自身重大变化
军事问题专家称俄对外释放善意
谈及5月9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认为,俄罗斯通过此次阅兵希望达到两个目的。
一,让西方国家承认俄罗斯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毕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一些西方国家和一些东欧国家,对于前苏联在二战时期的作用,提出了“疑问”。
二,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即俄罗斯希望向全世界展示该国自2009年军事体制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
俄力求轻装上阵
宋晓军称,与2008年的俄罗斯阅兵相比,此次阅兵展示的武器有所减少,陆军装备尤其少了很多,且空降兵的战车也没有现身。这意味着俄罗斯军事体制改革已初显成效。
宋晓军解释说,这种变化可以被视作俄罗斯在军事体制改革上的“拐点”。按照原来俄罗斯装备体制,讲究大纵深、高速的重装甲出击,带有鲜明的冷战色彩,毕竟前苏联在二战中打过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陆战。而自军事体制改革以来,俄罗斯把陆军规模从“师”变成“旅”,力求轻装上阵。
据介绍,俄罗斯进行此种军事体制改革,客观上缓解了北约国家的担忧,也降低了自身对外界的威胁。这是俄罗斯在向北约和西方国家释放善意。与之对应的是,此次阅兵首度邀请了4个北约国家参加,意在表达善意,强调合作。
“这是现实主义阅兵”
宋晓军说,备受关注的“白杨-M”型车载导弹以及“铠甲-S1”防空系统均是首次在阅兵式上亮相,充分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
宋晓军认为,此次阅兵是梅德韦杰夫,根据本国的财力和国内的需求,实现的一个非常复杂的平衡:对内强硬,对外释放善意。这是一次现实主义的阅兵。
采写/本报记者 颜颖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