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今天在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说,应试化的倾向从教育界蔓延到了科技界。
这一话题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的发言引发的。秦伯益说,现在的教育应试倾向很严重,不仅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有应试化的倾向,甚至幼儿园也有这种倾向:3岁的小孩一入托儿所就要提前学小学的功课。经常听到有的院校或科研部门说自己发表了多少高水平论文,但如果应试教育的问题不解决,创新人才的培养只能是空谈。
李连达院士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他说,这种应试化的倾向从教育界蔓延到了科技界。我们的科技的确是“应试科技”:主管部门出题目,并确立相关的条条框框,路线、方法都规定得死死的,科研工作者只能在条条框框里“应试”般地搞科研,自主创新非常困难。
有人这样归纳科研工作的“三多一少”。李连达院士解释,所谓三多就是经费投入多,出得论文多,评得成果多,一少则是解决问题少。
一个最实际的例子就是我们投入很多经费搞了那么多课题,上天入地都解决了,却不能解决录像机和直升机的核心技术问题。
李连达院士认为还有一个实际情况不容忽视: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不在科研,而是去抢项目、抢经费。没有项目和经费就什么也干不了,但是拿到项目和经费里面又有一些不正当因素: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基本拿不到什么项目和经费,而有活动能力的人可以拿到很多科研项目,项目和经费到手后写一篇文章就应付了。甚至极少数单位垄断了大量的课题和经费,自己没有能力完成项目,就像包工头一样,把项目分包出去,出了成果都是自己的。
“不少一线的科研人员感触很深,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李连达院士说,“科技系统在体制和机制上都有毛病,需要改进。目前的状态不利于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 (记者原春琳 谢洋 李新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