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在制造业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但是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还必须下很大力气,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真正做好自主创新呢?或者说,自主创新体现在制造领域,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
图为徐工集团生产的履带式起重机。新华网 王永霞 摄
近日,记者在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行调研时,柳工集团的一位外国专家对记者说:“我不可能在某一天告诉我的下属说,下个月该到你自主创新的时候了。自主创新是个持续、自发的过程,只有在具体做新项目的过程中,才能有新观点或新观念出现。”
可见,一个企业的创新,首先要做到观念的创新,这是自主创新的保证。观念创新会在不同阶段引导着不同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从而推动体制、管理与技术改革的全面互动。而在观念创新中,企业领导者的作用至关重要。
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柳工集团、山河智能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企业都有一种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企业的开创者和管理者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不服输精神。他们说:“我们远比国外同行付出的多,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比外国人好,我们从不说自己不行。”
这样一个不服输的企业家群体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在企业资金困难的时候不向外国企业伸手,而是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来,然后顽强地坚持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勇敢地进行自我创新。他们紧紧地抓住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引领了这一行业的螺旋形上升。
其次,还要有体制上的创新,这是自主创新的基础。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国有、民营、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类型的企业各显其能,22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日趋完善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徐工集团、安徽合力、广西柳工、山推集团等多个企业能够在市场发展的关键时刻突破国有体制的“藩篱”,独辟蹊径,有的“借船出海”,有的“海外联姻”,通过各种办法,寻找最为恰当的方式为自己“松绑”。这都是体制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效应。
第三,还需要在掌握核心技术上下功夫,这是自主创新的核心。熟悉工程机械行业的人都知道,挖掘机是工程机械的“排头兵”,技术含量很高。改革开放以来,众多国产品牌挖掘机尽管采取引进技术、合资生产的措施,但在国外品牌的冲击下,还是几近“全线崩溃”。山河智能却能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在机电液集成技术发面取得突破,生产出性能优异、质量可靠的液压挖掘机,使自身的技术含量在国际相关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第四,注重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在这点上,中国工程机械很多企业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培养技术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一集团通过转让股权、期权、研发项目等激励措施,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2008年3月1日,在公司的庆典表彰晚会上,一大批技术领军人物除获得股权外,还得到近7000万元的奖励。山推集团对新进厂职工,非常注重业务培训,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办法教授,并通过技术竞赛方式选拔骨干,并继续进行深造,参加全球相关领域的竞赛,培养员工的荣誉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虽然不像汽车等行业那样为人所熟知,但是,它正在积蓄力量,为打造世界级的工程机械品牌而默默奋斗。这一点,记者从与这些企业的“领航人”交谈中就能感受到。他们大多低调而谦虚,但是从其睿智的语言和自信的神情可以看出,中国距离“制造强国”的梦想并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