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摄影家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工地上实地拍摄。
新华日报供图 于先云摄
伴随着人们对世界最长跨径斜拉桥苏(州)(南)通大桥的关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四项世界纪录也随之宣告诞生:世界斜拉桥最大主跨1088米、最长斜拉索577米、最大群桩基础131根、最高主桥塔300.4米,成为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迈向桥梁建设强国的里程碑。请看——
在去往苏通大桥建设工地的途中,一块写着“创新是苏通大桥的历史使命”的标语牌显得很醒目,虽然因多年的风吹日晒,字迹多少有些斑驳,但依然透着坚定。
●世界建桥技术的高峰
苏通大桥主桥采用特大跨径斜拉桥,是我国建桥史上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特大型桥梁工程。苏通大桥主桥跨径1088米,在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斜拉桥型中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工程面临气象条件差、水文条件复杂、基岩埋藏深、桥区通航密度大、通航要求高等四大挑战,主体工程不仅规模宏大,更为重要的是,其工程技术方面极具挑战性,难度非常大,面临着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比国内以往任何一座桥梁难度更大、建设更复杂,是从设计到施工、科研和管理等全方位的超越,代表了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建桥技术的高峰。
创新是苏通大桥建设的动力源泉。广大交通建设者经过10多年的精心准备和4年多的团结奋战攻克了10项世界级关键技术难题,创造了最深基础、最高索塔、最长拉索、最大跨径四项世界纪录。
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凤懋润指出,“苏通大桥是我国从桥梁大国向技术强国迈进的第一个标志性工程”。
●深水急流做塔基
苏通大桥开始架设桩基础施工平台那一天,恰逢天文大潮,江面狂风大作,江中潮涌浪动,12根钢管桩在水流撞击下剧烈摇摆,最后竟生生从中段焊接处拦腰折断,向下游漂去……更危险的是此时两台没有动力的打桩船仍分别连接在桩上,正在船上的苏通大桥建设项目部经理刘先鹏大吃一惊,赶紧调集动力驳船拉住打桩船,“要是两船相撞,后果不堪设想。”船是拉住了,但苏通大桥第一次平台搭设宣告失败。
“万丈高楼平地起”,施工平台搭不起来,桩基施工就无法进行,更别提桥墩和索塔。
回去的路上,刘先鹏懊恼不已。就在此时,他接到了江苏省交通厅厅长、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总指挥游庆仲打来的电话,“这是老天爷在帮我们,不是坏事。”
一场关于桩基础平台搭建的“攻坚研讨会”在项目部小小的会议室里紧急召开。刘先鹏从桥面液压吊机上获得灵感,它稍作设计修改,就产生出一个桩基础引导装置。简单来说,它就相当于一个可以张开嘴的环形限制圈,护筒进去之后,“嘴”再一收,基本上就把护筒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打桩精度自然得到保证。
工长李洪军是引导装置主要的制作者和使用者,他的体会最深。“那次江上下着雨,风大浪也大,一个起吊的钢护筒在空中来回摇晃,幅度超过2米,吊绳似乎不堪重负,发出嘎嘎的声响。”李洪军回忆说,当时情形非常恐怖,身边的工友有些已经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他当机立断,指挥吊机把护筒平吊到引导装置中,然后迅速合龙,护筒一下就稳定住了。
就是这样打桩,护筒精度达到了1/800(800米垂直距离才产生1米的左右偏差),远高于项目1/200和国家1/100的标准。
●300米高空树高塔
桥塔共分成68个节段浇筑,高度达300.4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还要高。
南北两塔是支撑全桥的主要受力结构。这座桥梁产生的所有力量都要传递到塔身。斜拉桥的特有结构,决定了塔身建设的精度要求近乎苛刻。
在桥塔施工中层层向上叠加,从塔顶到塔底的垂直度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这就好比把10枚一元硬币摞起来很简单,20枚摞起来也不难,但如果把100枚、200枚摞起来保持不倒的话,就需要超凡的技术了。而苏通大桥的索塔,就相当于把1000枚硬币摞起来的难度。
风,成了第一大威胁。按照气象学原理,地面高度每增加100米,风力就增加一级,主塔高300米,江面如果是6级风,那么塔顶就是9级风。
风,威胁着人身安全。项目部在高达310米的塔吊内安装了风速测量仪,时刻监测风速变化,一旦超过警戒,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
风,威胁着工程质量。塔身建设几乎完全依靠液压爬模,但国产爬模最多只能抵抗每秒30多米的风速。一旦爬模在大风中受损,将对塔身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
建设者在消化吸收外国爬模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抵抗每秒70米风速的液压爬模,并对使用方法进行自主创新。在施工过程中,“苏通爬模”不仅风雨无阻,而且创造了日均塔柱爬升1.5米的极限速度,德国厂商为此专程飞抵大桥工地现场取经。
●“让中国的泵把混凝土送到世界最高桥塔上去”
建这么大的桥,除了技术,拼的就是设备。混凝土泵是桥塔施工离不开的设备,但有一台混凝土泵被厂家小心翼翼地送到工地却一次作用都没发挥过。几个月后,桥塔已经巍峨耸立在了江面上,这台泵又被厂家高高兴兴地拉走了。
这台从未使用过的设备是中国企业三一重工的骄傲。
原来,苏通大桥桥塔施工分68个节段,每个节段约4.5米高,期间,设备必须把黏稠度很高的混凝土一节一节往上送,直到最高300多米,浇筑一个节段需要7到8个小时,一旦出现故障,质量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缺陷。因此,必须保证有两台完好的设备,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施工单位都知道,中国的混凝土泵的知名度与“SEW”牌及“大象牌”相距甚远,采用进口设备在计划之中。但刘先鹏不甘心,外国产品虽好,也从没有300米高塔、50号混凝土的成功先例,中国现在也有不错的产品,何不让咱们自己也试试?于是,他们“擅自”决定采购两台设备,一台国产设备和一台进口设备。
这事自然有不同意见,有人说这样不讲诚信,因为投标书上承诺都是进口的。也有人好心相劝,“担这么大的责任干什么,出了问题肯定要丢官受罚。”刘先鹏也拿不住了,他悄悄地向指挥部汇报,游庆仲总指挥当即说:“好!跟三一重工讲,如果他们有信心、有决心,就让中国的泵把混凝土送到世界最高桥塔上去。”
三一重工深知苏通大桥在质量上的追求,苏通大桥买一台,他们送来了两台,其中一台是备用的。在实际施工中,花260多万元买来的进口设备常出故障,而三一重工90万元的设备却大显神威。当然,那台备用泵也就没派上过用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