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钢(来源:第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
9月6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这是残疾人舞蹈演员汪伊美、李月、吕蒙等在开幕式上表演节目《永不停跳的舞步》。新华社记者廖宇杰摄
问:残奥会开幕式如何体现四川汶川地震的元素?
张:开幕式上有个节目叫《永不停跳的舞步》,这是最初的一个构思,最后选择了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失去一条腿的学芭蕾舞的11岁女孩李月,由她担任里面的主角。另外,专门邀请了我国的“芭蕾王子”吕萌,以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100多名演员和她一起表演。聋人、肢残人、健全人共同完成的这个节目,表达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坚强理念,以及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我们团队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媒体了解到李月的故事,正好与我们原来的一个节目的创意十分吻合,因此我们对节目进行了适当调整,专门邀请李月来参加。这个角色由李月来担任最合适。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更使得李月通过残奥会开幕式演出圆了她的芭蕾梦。
因为排练经常进行到深更半夜,我经常是晚上十一二点过去看排练,去的时候经常看到小李月在轮椅上睡着了,我们都不忍心叫她起来,总是先进行别的内容的排练,一直到需要她出场时,才把她叫醒。她揉揉睡眼,很高兴地投入到排练中。因为芭蕾舞是她的梦想。
9月6日晚8点,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这是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郭大岳摄
问:开幕式上有一个由300多名聋人女孩表演的节目,这个节目的特点是什么?
张:文艺表演中大部分为健全人,但其中有两个大型舞蹈由聋哑人表演。其中一个是《星星,你好》,一共有320名聋人女孩,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我们在全国招募符合条件的聋人演员,原来计划用1000名这样的演员,但最后确定了320名。
这台节目的排练十分艰苦,主要原因是演员都是聋人,编导们的意图需要通过手语老师转达。这台节目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手语老师。另外,演员们需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虽然是手语舞蹈,但舞蹈元素必不可少。我们总共安排了50名左右的手语老师在场地四角,来协调场上的演出。
编导杨威是第一次排聋哑演员的节目,最后找到了手语舞蹈这种方式。从手语词汇中,寻找到“星星”、“你好”等词汇,这台节目相当美丽。这群孩子平均年龄为18岁,最小的才15岁。这台节目很好地将她们平时的手语用舞蹈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