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设施齐全的北京奥运村运动员居住区综合诊所(8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这是设施齐全的北京奥运村运动员居住区综合诊所(8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综合诊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如果按正常通路进入奥运村生活区,村内班车的第一个目的地应该是和团长楼相对的综合诊所。来自协和医院的急重症专家马遂教授是这里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记者们参观了整洁而现代化的独立治疗区。马遂说:“这座综合诊所设有内科、外科、牙科、急诊科、传染科,当然还有专门的运动医学室,因为这里为奥运会服务,还有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机,那里是诊所最重要的地方。我们甚至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在放射科写片室,马医生和这里的负责人余卫教授“隆重推出”奥运会史上首次并排安置的两个MRI检查室。余卫解释说:“从以往奥运会的经验来说,奥运村诊所里经常会出现运动员排队等MRI检查的景象,所以我们放弃了以前一个CT、一个MRI的常规做法,改放两台MRI机。”就在记者们前来参观的前一天,这里刚刚做过一次MRI,但就诊者不是运动员。
据马遂介绍,自7月27日诊所开门以来,这里已经接待了超过千名就诊者,其中1/3是运动员,这里的MRI也已经运转了80多次,“但重症不多,运动员多数是关节痛之类的运动伤害,工作人员大多是感冒”。连心理咨询室也没闲着,这几天便接待过一名中国代表团的官员。至于颇受关注的北京空气质量问题,马遂教授说:“至今还没接待过一例呼吸问题的病患。”
开诊10天来,奥运村综合诊所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00名就诊者,而这里的设计容量为600人,应付起来绰绰有余。这里的635名医生、护士来自北京41所医院,他们都是志愿者,其中还不乏马遂、余卫这样的教授级专家。
除了常规西医科室,这里还提供针灸和中医按摩,“但只在就诊者要求时提供服务,如果他有进一步的要求,我们还会向他介绍村外专门的中医诊所”。
就像有媒体曾经报道过的,提供中英文服务的这座综合诊所里,190位医生都用英文写处方,即便就诊对象是中国人。马遂解释说:“这是国际奥委会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