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背景】
2012年新年伊始,公益事业便引起广泛关注。
1月8日,中国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2011中国慈善捐助报告》,近六成社会捐助流入具有政府背景公益组织的数据引人注目;几乎同时,儿童希望基金会也因网传的一张照片被质疑……2011年,中国公益事业遭遇的信任危机尚未平复,就再次陷入舆论的漩涡。
公益事业事关公众福祉,这项头顶良心和善意光环的事业如何重获信任、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12年,中国公益事业该如何重新出发?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教授。
沿袭传统,缺乏调整
部分公益组织行为与功能错位
记者:来自《2011中国慈善捐助报告》的数字显示,2010年政府部门接受捐赠占到捐赠总额的37.6%,除政府外,各类基金会、慈善会系统和红十字会系统也是接受捐赠的主力军。这两者接受捐助占到社会捐助总数的近60%。而民间公益组织只接受到不到1.3%的捐款,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王振耀:根据当前我国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我认为这是一个体制性的结果。
我国的公益基金会从发展开始就带有深厚的政府渊源。两大覆盖全国的公益慈善组织,红十字会依托行政系统、慈善总会分属民政系统,另外共青团、妇联等也都有自己的公益慈善组织。
而当前民间的公募组织并没有覆盖全国,我国的企业基金会、家族基金会以及社会基金会都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出现这个结果也是必然。我们现在并不是要切断公益基金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其实由政府推动基金会的发展,可以整合更多资源,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情。
记者:但目前公众对这些组织的质疑声比较大,您认为,这些具有浓厚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目前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王振耀: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整体上说,其突出问题是沿袭传统的动员体制、缺乏适宜的治理机制,因此必然出现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错位。公众所质疑的公开透明问题,实质是一个体制转型问题。
当前公众的质疑,主要集中于公募类公益慈善组织行为的两个方面,一是公益慈善组织要不要以及如何与商业合作,在与商业组织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的公益慈善组织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二是如何保证慈善项目的公开透明,在这个方面,公益组织相当多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记者:功能错位,也就是说它们的一些行为偏离了本位,那这些公益组织如何才能回归公益本位?
王振耀: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慈善组织要达到真正的公益本位,最为重要的,是要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特有作用,使大众得到更多公益福利。
参照国际经验,总结我国一些地方的成功案例,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可以立即着手进行这些工作:第一,开发公众急迫需要的大型社会公益项目,展现自身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第二,利用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推动国有企业进行大的捐赠;第三,为民间的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服务平台,包括建立网络,协调资源,甚至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等。
其实,政府方面的慈善公益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掘,如果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组织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在这些方面不断地开发项目,相信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