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于13日正式对外公布,并开始征求民意。
为缓解拥堵,北京可能在必要时再度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并适时征收拥堵费。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就具体治堵方案采访了相关专家。
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
《北京日报》称,北京50%左右的居住和公建项目聚集在中心城,职住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带来巨大交通压力。同时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堪称世界城市之最。
或鉴于此,上述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加快重点新城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生导师欧国立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条措施或许意味着北京中心城区以后将少审批新建项目。
“北京中心城承担的功能过多,建设密度和强度也比较大,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大,应该通过把中心城功能分散到中心城以外的其他地区,合理调整城市布局,从"单中心"格局向"多中心"格局发展,达到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目的。”
欧国立同时表示,此举在总体上不会对北京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他强调了“中心城”几个字,认为只是把中心城负担不了的功能和产业转移至新区域,有利于城区协调发展。
中心城公交出行比例达到50%
除了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上述征求意见稿还提到中心城公交出行比例达到50%。包括打通400公里微循环路,两条新地铁2011年开通,新增150公里专用道,城增5万个公共停车位、20万个基本停车位,试运营200余个自行车租赁点等措施。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生导师陈艳艳表示,这是政府从规划层面控制中心城开发强度,可通过譬如降低建筑容积率等手段进行,在交通压力较大区域施行效果较为明显。
陈艳艳解释说,“微循环”系统是指人们在短距离出行时有可供选择的出行工具。“微循环”相当于人体的毛细血管,在人们全过程出行途中,高低等级的道路系统都参与作用,所以畅通的“毛细血管”和“大动脉”对便利出行缺一不可。
经济杠杆治理拥堵
上述征求意见稿中较为引人关注的举措还包括利用经济杠杆治理交通拥堵。
早在今年4月19日,北京市政府公布的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七阶段工作方案,就首次引入了价格杠杆——对13个重点区域实施停车收费调整方案。欧国立表示,这次停车费的调整普及面更为广泛,更大程度上提高了私家车出行的成本,让人们在选择出行方式上多了一些考量,更为审慎。
但在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如何择机实施?
陈艳艳表示,这是一个社会、技术和经济多方面博弈的问题,不能鲁莽施行。她说,在有效性上首先要考虑到收取拥堵费的范围该怎么划分,若范围过小便会对区域外的路网造成压力,同时还应考虑到对区域内居民出行所造成的影响。
“拥堵费区域设在什么地方,设多大,这些都是问题。”陈艳艳表示,另一方面,拥堵费的收取还受到技术层面的限制。例如车辆身份识别技术、监测设备、支付手段等是否成熟,都会影响到拥堵费的收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