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残疾人艺术团演员在进行《我的梦》彩排。 新华社记者马研摄
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感动社会震撼人心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舞蹈《千手观音》是一个难以磨灭的记忆。“《千手观音》对观众的强烈震撼,不仅在于它的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的人格力量。”中国残联宣文部副主任王涛是这么认识的。
从曾担心“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到现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30年来,残疾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越来越多地博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
9月1日,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在上海站举行,坐式排球二传手陈玉萍担任火炬手。CFP提供
24年前为中国获得第一枚残奥会金牌的平亚丽,是一位无法用双眼感知多彩世界的残疾人。她之所以能挺过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岁月,靠创办3家按摩店自强自立,源于一个看似简单却让人震撼的信念——一定要像健全人那样生活。
在如此顽强的生命面前,困难也不得不退却。
30年间,改革开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带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说:“现在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0%以上,国家安排了1800多万农村残疾人和400多万城市残疾人就业。”
听广播曾经是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杨清风获取资讯的重要来源。如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成为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他自信地说:“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努力实现就业。”2006年3月,杨清风所在的北京“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成立。他的同事也大都是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
“我们制作的节目分成两大类,一是为残疾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帮助,如教残疾人做菜、出行等基本技能;二是与残疾人相关的活动报道,如残奥会、特奥会等。”杨清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他说:“因为自己是残疾人,所以特别了解残疾人的需要,知道应如何为残疾人提供帮助。例如告知某个视障人如何到达某个具体地点,我们的帮助会具体到按电梯内的哪个按钮,非常实用,可操作性强。”
现在,他们制作的节目已经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多家电台播出,并正在探索与广播电台建立长期固定合作。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新起点,也同样是广大残疾人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应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