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发改委:农民惜售心理是粮价大涨原因之一 周小川:稳定通胀预期 -中国货轮撞旧金山大桥 船员被拘重油泄漏 三峡爆破:古城3秒消失 -发改委发天然气调价通知 上海车用天然气涨65% 中石油受益最大 -08年20只牛股出炉 银行股成宠儿 228只股近期破5·30低点(名单) -食品仍上涨 全社会面临CPI考验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锁定五大优先领域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全文] 答问 保险QDII不适合短线投资 -专家:地方政府对住房问题应心中有数 楼市高危三类税收或出台 -能源部先于<能源法>亮相 最快明年3月成立 各地成品油价续涨 -股市反弹冲高回落 低迷股市重获"援军" 新基金审批工作已重启
柳斌杰:加大对“假记者”的打击力度 建记者黑名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漫画:另类“记者”中新社发孙宝欣摄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日前表示,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监督新闻采访活动、举报非法采访活动,共同创造风清气正的新闻舆论环境。

柳斌杰表示,假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假新闻等现象是一种社会公害,必须严厉打击。我国的记者在新闻采访和社会监督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得到了人民的充分信任,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一些问题成堆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最怕被记者“曝光”。而一些不法之徒以“记者”名义行骗,以“曝光”敲诈,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一些地方、部门缺乏依法行政意识,新闻单位对记者站的管理不严,有的地方甚至很混乱。有些新闻单位设立记者站不是以新闻采访为目的,而是以拉广告、拉赞助赚钱为目的,甚至承包给个人,这就造成了记者站的工作人员混杂,不符合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这样的记者站其性质都不是新闻传媒机构,混进或出现了不少假记者。这些不法之徒钻某些企事业单位管理不健全、存在违法经营、事故瞒报问题的空子,冒充记者以反腐败、揭真相为名对企事业单位敲诈勒索。

针对上述情况,柳斌杰表示,全国扫黄打非办、新闻出版总署将采取措施加大打击力度。目前的问题关键是假记者。因为,正是有了假记者,才产生了假报刊、假记者站和假新闻。特别是将在山西等假记者成灾的重点地区加大打击力度,以彻底根除“四假”现象。对于重大案件,要彻查彻究。对制造“四假”的主要罪犯要绳之以法;重大案件要公开曝光。要教育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止假记者行骗。建立“黑”名单制度,即向社会公布被新闻单位解聘、除名的不合格记者名单,以禁止他们再次“混”进新闻采编队伍,杜绝不合格记者或者假记者通过“跳槽”手段继续招摇撞骗。同时,新闻单位要遵纪守法,不能违规使用有不良记录者或为假记者站提供方便。经整治不改者,取消从业资格。

柳斌杰表示,要打击假记者,更要保护真记者的合法采访权益。要加强新闻出版单位的行政管理,记者管理要到位,相关环节要整顿。一方面,记者证管理部门要改进和加强监管工作,以保障各新闻单位具备记者资格的从业人员都能持证采访,维护正常的新闻工作秩序。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开的记者证查验平台,方便各地查验真假记者,服务真记者,举报假记者。过去,记者证发放制度存在欠缺。比如,由于电视台聘用人员多,固定记者证名额有限,电视台往往就采取自己发放临时工作证的办法,结果造成了各种记者证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这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甚至违法印制各种假记者证。网络新闻记者缺乏合法新闻采访证件,给新闻工作带来不便,这些都必须改进。今后,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改革记者证管理制度,不论什么劳动关系,只要符合新闻工作者条件,通过相关专业考试,就能取得政府部门发放的正式记者证。(刘畅)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七成记者、编辑处于亚健康状态 成颈椎病高发人群
财经记者如何担当公众的“眼睛”
07中国作家富豪榜揭晓 郭敬明成首富 超7成上班族想改行当记者
记者节将来临 调查称超七成上班族想改行当记者
图片新闻:
ARJ21中文名敲定为"翔凤" 带有民族特色易激发国人自豪感
建设部:全国约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 比重20年增百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