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科技部、发改委昨天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并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以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科技与应用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
当晚,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乘飞机赶赴意大利,代表中国前去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16个国家政府联合推动的“氢能经济合作伙伴计划”。
锁定五大优先领域
这项计划由科技部与发改委联合实施,是我国为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而制定的又一个重要规划。
“计划”秉承“合作互利共赢、保护知识产权、先进技术共享、集成优势资源、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则。两部委官员称,中国发布并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旨在推动深入开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解决中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关键和迫切问题,增强中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技术发展能力。
“计划”将按照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筛选和审批项目。“计划”共确定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生物质燃料与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氢能及燃料电池、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五大优先领域。而重点内容包括开展基础研究,建立产业化示范,面向规模应用,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国际交流和对话,培养高层次人才等。
专家认为,可再生能源领域,世界面临着很多共同的新技术创新问题。中国需要借助世界的力量,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
有助于推动产业化
石定寰称,十几年前,我国已经就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与国际上展开了广泛合作,相比之下,“计划”联合了发改委,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科技的产业化。
据了解,除了资金外,新能源领域新技术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产业化。
“计划”在“重点内容”部分,专门提及建立产业化示范。“重点跟踪、引进和研究国际适宜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先进技术,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的系统评价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系统等研发工作。”
10多年来,我国在多边及双边等多个层面上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在与联合国合作项目方面,有在北京试点的氢能汽车,有绿色扶贫计划,有绿色小桐树计划;与欧洲,我国与欧洲定期召开中欧能源合作大会;双边方面,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都有技术交流、研究、培训,以及具体项目的合作。
石定寰认为,“计划”实施后,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延伸,同时合作领域更加系统全面。中外将在共同研究、共建研发中心,共建促进中心方面,拓宽合作的广度和宽度。
“尤其是产业化方面,作为产业政策制定者和项目审批部门,国家发改委参与计划,可以将可再生能源科研与产业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推进国际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吸引国外风险投资
“计划”称,将安排专项资金启动该计划,吸引国际大型能源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和私营资本投入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共同实施这一新计划。
另据两部委官员介绍,该计划实施过程中,中国将在资源、技术、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同国际社会进行全方位合作,政府不仅将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还会加大投入,发挥在国际合作过程的主导作用。
“大量国外风险投资正在涌入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而‘计划’将带动国内风险投资进入。”石定寰认为。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在2010年达到10%,到2020年达到15%左右。目前国际很多国家没有制定这个目标,对中国来说,实现目标是很大的挑战。200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约为2005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