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并不多,而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门技术”和“在家乡没意思”的人占了大多数。
作为新一代农民工的主要组成部分,“80后农民工”怎样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对未来人生如何规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近他们,关注他们所思所想。
“我特别不喜欢‘农民工’这个词”
“我特别不喜欢‘农民工’这个词,一些企业由此分出三六九等,提供不平等的待遇和机会,我的很多朋友都因此选择了跳槽。”在饭店做领班的程晓勤听到“农民工”这个词时,明显地流露出不乐意的神情。
记者采访中发现,与“一代农民工”不同,“房子”和“娘子”不再是“80后农民工”的终极目标。他们比父辈更希望能在城市立足,受人尊重,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都以城市为坐标,极力摆脱“农民工”的痕迹;不再以“过客”的眼神陌生地看待城市,而是逐渐从“打工仔”转变为“创业者”。
“跳槽是为了找个技术好的师傅学门手艺”
“我常看报纸上说我们这一代人脑子灵活,但不能踏踏实实地干活,频繁跳槽,是不安分的一代。”郑州一家修车行的技术工王晓伟说,“其实,我们也并不喜欢跳槽啊!”
他解释说,跳槽成本很大的。绝大多数人选择跳槽不是因为工资太低,而是因为工作得不愉快、学不到东西,或者没有休闲的时间。“我来郑州2年了,最初就是洗车,现在正跟着师傅学修车,换了3个老板,不是我干活不行或挑剔,就是想多见见世面,找个技术好的师傅学门手艺。”
美发师王谦则表示,打工挣得少没什么,但要干净一点,体面一点。“换了那么多工作,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去学理发,因为这个职业更体面一些,找个女朋友也方便。”
“有了经验和本钱一定要自己开店。”
与父辈们不同,“80后农民工”不再当自己是挣钱工具,开始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也试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记者与十几位“80后农民工”交流,除了两个人表示以后有钱了会考虑回乡办企业外,大多不愿意再回老家。
在郑州市丰产路一家饰品店打工的李瑞说:“现在挣钱不是最主要的,我就是想多看多学,积累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争取在25岁之前自己开店。”
另一家美发店的打工仔田雪岩对记者说:“我现在当学徒,将来有机会准备到学校学学整体造型,只要头几年打工的苦日子挺过去,将来有了经验和本钱一定要自己当老板。” □本报记者杨凌实习生林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