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01 16:26:08  |  来源:威海市政府网站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建设,实施,发展,推进,工作

(三)坚持高点定位、对接国际标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面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验,牢牢抓住城市国际化战略、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个着力点”,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增创新优势。

高标准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制定城市国际化建设行动纲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建设开放型国际经济活跃城市、区域性国际交往门户城市、标准化国际生态宜居城市。加强城市功能国际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双语标识、国际学校、涉外门诊、自助导游等服务体系建设,在城市建设、语言环境、文化教育、医疗服务、休闲旅游、社会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化标准全面接轨。开展系列国际交流活动,推进友好城市交流、海外联络联谊,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高效能推进精准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全面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运用整体思维谋划产业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央企百强企业及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建链招商、补链招商、强链招商。探索组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的招商机构,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重点区域合作,着力深化欧美、深耕周边,争取对德国制造业招商取得新突破,争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统筹算好眼前和长远、静态和动态、局部和全局的平衡账,增强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高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务实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培育服务出口基地和特色小镇,设立“一带一路”国家云服务运营中心,加快建设服务贸易产业园。推动威海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验收,加快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产业。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推广,提高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行行政“二号章”、“大部制”、用人制度、薪酬制度等改革措施,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发挥高区、经区、临港区等国家级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

高层次深化双向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培育本土跨国公司,鼓励企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并购境外研发、设计、营销、品牌等价值链优质资源,设立境外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品牌营销中心,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发展。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提升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渔具博览会等展会层次。坚持扩大出口与高质进口并重,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争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四)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改革落实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提高各项政策的精准性、靶向性。

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做好政策法规立改废工作,建好政策“工具箱”,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叠加效应。全面落实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清理涉企收费,组织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治理。帮助企业降低用能、物流成本。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深入推进“拨改投”,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避免出现“桃子政策”“抽屉政策”,实实在在增加企业的获得感。

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科技支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融资担保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推动威海蓝海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完善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加快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争取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5家。鼓励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优化投融资环境。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整合投融资公司,加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运营管理,推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助力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加速成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推动国有民营经济双向参股。规范PPP项目运作,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

优化市场监管服务环境。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健全涉企服务和市场监管机制。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必要的行业门槛和隐性壁垒。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推行跨部门“随机联查”,避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机制,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

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深入开展信用提升年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引领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走向深入。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推进部门和行业信用管理,探索实施信用积分评价制度,扩大市场主体信用记录覆盖面。强化行业自律和信用监管,实施联合激励惩戒,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

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完善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开展企业家“青蓝接力”行动,助力年轻一代企业家健康成长。

<  1  2  3  4  5  6  7  8  9  10  >  


返回顶部